在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有参会企业表示,对于一些行业“内卷”问题,市场竞争要有边界、底线,龙头企业要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发展韧性。
这是近段时间市场竞争问题又一次被提及。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相关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但竞争有良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良性竞争能推动生产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升、消费服务升级和企业利润空间拓展;而不正当竞争则通过降低价格、诋毁竞争对手等种种手段来争夺市场,往往会害人害己,对行业和消费者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会导致透支未来发展空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恶性竞争在近阶段发展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以“内卷”现象为代表的各种“卷”,危害性不言自明。
为实现良性竞争,首先要明确竞争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企业层面,竞争是通过技术进步、服务上台阶等各种手段去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更好实现利润诉求、促进自身发展,而以“圈地运动”的方式,大量投入资金、低价倾轧并不是科学的方式,消耗别的企业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产生消耗;在社会责任层面,竞争应该促进良好市场环境的营造,切实维护消费者及行业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不断提高。如果不能实现上述两点要求,那竞争的意义就会大为减弱,甚至会走向反面。
对此,上述约谈要求,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实现公平有序竞争。这是对于公平竞争的再次强调。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公平竞争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颇多,既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有反垄断法,现在都面临着不断修订的过程。
对于前者,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围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对于后者,2024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征求意见稿)》。这都体现出我国相关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完善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和处罚规定方面,上述修订草案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丰富监管措施,科学调整处罚额度,总体上体现出从细从严的重要指向。
日前发布的2025年国务院立法规划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领域立法。在今后立法方面,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也应该突出市场竞争方面的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更有针对性的监督制约和惩戒措施。
第三是要加强各方监督制约作用促进企业自律。
2024年1月,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指南》要求,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其后,包括制造业方面的行业协会及平台企业协会都陆续发出鼓励良性竞争的倡议,起到了相应作用。
同时,要强化企业自律,包括相关企业要按期发布ESG报告等具体措施。ESG报告旨在说明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关键领域取得的进展。现在这一举措正在从上市企业向更多企业推广。ESG并不单纯是企业主体意思的体现,还包括相关社会组织和公众对企业责任的评价意见。这是一个企业和社会组织及公众互动的过程。
总之,在当前国际经贸形势还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进一步规范竞争秩序显得越发重要。而规范竞争就要鼓励公平竞争和正当竞争,避免不正当竞争或“内卷式”争斗。为此,就要明确竞争的宗旨所在,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充分发挥好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