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正从合规导向向价值共创深刻转型。
5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获悉,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中上协连续两年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活动。
总体来看,2024年,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制度建设、数字化沟通、自愿披露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一个以“制度筑基、数字赋能、价值共享”为特征的新生态正在形成。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正从“要披露”向“愿披露”转变,自愿性信披意愿不断增强。“部分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占比提升至近三分之一。”中上协指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增加,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体现,亦是政策驱动下的监管升级、投资者保护的制度需求和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能够回应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诉求。
搭建专业投关人才梯队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据中上协统计,本年度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投资者档案管理制度及投资者接待和推广制度的公司占比分别提升14.67%、20.97%和21.22%。
这一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投关工作制度为基础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
制度保障方面,披露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便利及平等对待方面的公司占比上升较为显著(26.58%)。
值得一提的是,投关制度要求披露的内容中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股东权利行使、投资者诉求处理、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方面相较于上一年度已有显著上升,体现出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
上市公司亦重视打造专业投关人才梯队。
中上协指出,多数公司要求投关队伍构成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公司治理、财务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上市公司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内外部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专题学习、内部研讨、外部交流等方式提升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监管政策法规、最新优秀实践做法的认知,精进专业技能,从日常咨询接待到重大决策沟通,从市场动态解读到投资风险提示,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业绩说明会“含金量”提升
业绩说明会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价值传递的核心纽带,其“含金量”也不断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重视业绩发布全过程,从满足合规转变为价值传递、坦诚交流。以2024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为例,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出席率高达98.5%,较去年稳步增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出席率突破八成。
中上协指出,上市公司管理层主动打破沟通壁垒,将业绩说明会打造为与中小投资者“零距离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不仅详细解读公司的业绩情况,还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上市公司持续深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与智能化分析手段,构建全面立体的投资者服务体系。
一方面,依托定期更新的股东名册,结合自主搭建的投资者信息数据库,系统性归集投资者的持股规模、交易习惯、关注焦点等核心数据;另一方面,引入AI智能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行为特征与投资偏好,精准绘制投资者画像,科学划分投资者群体。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上市公司为不同类型投资者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策略,提供分众化管理方案,有效提升投资者沟通的精准度与实效性,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从“广覆盖”向“深服务”转型升级。
上市公司还积极构建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创新内容策划与传播策略,上市公司运用图文解读、视频直播、互动H5等多元形式,打造立体化、场景化的信息传播体系。数据显示,新媒体渠道使用率超70%,充分说明新媒体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企业主动邀请股东“走进上市公司”,通过开设云展厅、产品品鉴日等方式丰富与投资者的面对面交流,邀请分析师、行研专家等外聘专业人员出席,提升双向交流的深度和专业性。部分上市公司也在探索通过境外路演、推介等活动提升国际评级、增强公司全球化投资价值。
自愿披露意愿增强
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正从“要披露”向“愿披露”转变,自愿性信披意愿不断增强。“部分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占比提升至近三分之一。”中上协指出。
在受访专家看来,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增加,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不过,尽管自愿性披露益处显著,但需警惕“过度披露”或“选择性披露”引发的误导风险。
田利辉对记者表示,企业需在合规性、前瞻性与风险揭示取得平衡,监管部门亦需完善标准,推动自愿性披露从“量增”走向“质优”,最终服务于资本市场“定价功能提升”与“实体价值回归”的双目标。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着力完善舆情管理体系,从优化组织架构、规范监控流程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管理机制。
众多公司将舆情管理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董事长牵头或由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舆情分级标准、制定应对预案、规范监测要求和处置流程,全方位筑牢舆情防控屏障。
部分公司通过深化媒体合作、搭建舆情监测数据库,并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舆情实时监控,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进投资者对企业的理解与认同。
还有公司通过组织媒体采访、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等方式,主动引导舆论导向,持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一家由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过去我们部门鲜少与外部媒体打交道。然而,自去年起,按照相关要求,部门开始加大与媒体的互动频率,积极向外界介绍公司业务情况。”一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IR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在受访专家看来,通过与媒体和投资者的积极互动,公司能够更好地传递公司的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增强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系统性构建市值管理体系
市值管理也是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中上协表示,上市公司正系统性构建市值管理体系,通过组建高效协同的市值管理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譬如,管理层牵头定期召开市值管理会议,实时跟踪资本市场动态,精准把握市值走势。部分企业将市值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高管合规意识,持续提升履职能力,确保市值管理举措有效落地。
在实践层面,多家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研究与诊断,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包含股价综合增长率、动态市盈率、流动性、股东结构等在内的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即时调控。
通过以上管理手段,部分企业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长期稳定型投资者占比提高,已在市值规模提升、市值稳定性增强方面取得成效。
此外,现金分红、特别分红、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并购重组等工具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5月13日下午召开的中上协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简称“投关委”)工作会议上,中上协党委书记魏峰表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在新时代背景下拥抱挑战、求新求变、应对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全球市场面临不稳定因素加剧,投资者关系管理作为增进投资者理解、赋能价值发现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上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投关委的专业优势、委员优势和平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推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深度沟通、良性互动,携手市场各方力量,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