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22:00:20 股吧网页版
“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冲上热搜 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常见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喝的娃哈哈纯净水竟是今麦郎生产的?”就是这样一则网友疑问,将娃哈哈和今麦郎都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5月15日,“娃哈哈客服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随后,娃哈哈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确认了与今麦郎的委托代工关系,并称2025年4月起,公司已经终止与相关代工方的合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娃哈哈的这则声明让舆论持续发酵,有网友称“那我不如直接买更便宜的今麦郎”,也有网友说“代工还是挺常见的”。那么,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究竟是否常见,国内其他几大饮料厂商选择怎样的模式,跨国饮料巨头又是如何做的,背后有哪些考虑因素?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采访。

  饮料行业采用代工模式很常见?

  记者从娃哈哈处获悉,去年,因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故公司的产品结构对应调整,导致公司出现产能紧张,公司迅速启动了应对措施,委托代工厂生产同时进行自有设备改造与投资新建工厂。

  这样的代工模式在国内饮料甚至快消品行业是否常见?有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确实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现在快消品的代工链条已经很完善了,不少商超企业的很多产品都是代工的,只要标准设置合理,产品质量就能保证。”

  至于选择找代工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企业类似于娃哈哈,当面临临时的产能紧张问题时委托代工厂生产。“还有些企业在拓展全国部分市场时,会面临产能跟不上的问题,从市场策略的角度会选择代工模式做一个补充。”餐宝典研究院院长、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告诉记者。

  另一部分新品牌、小品牌则为了节约成本,选择贴牌代工的方式。“很多品牌刚进入市场时,产品是否能够打开销量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采用找代工的方式。同时,自建工厂涉及到成本、资质、土地等多方因素,很难快速落成。”汪洪栋表示,例如奈雪的茶这类新茶饮品牌在做包装饮料时也会选择代工模式。

  记者研究发现,事实上,行业内还存在第三种情况:部分跨国食品饮料企业在中国市场选择全代工的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中国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口可乐在中国有三个装瓶合作伙伴——中粮可口可乐、太古可口可乐、珠海可口可乐,产品都是由它们生产的。”这同样也是可口可乐在全球市场采取的一个策略,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全球范围内我们也是生产浓缩液和糖浆,装瓶合作伙伴负责制造、包装、销售。”

  而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装瓶合作伙伴则是康师傅,其代工产品包括百事旗下的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等。同时,康师傅也代工星巴克的一些瓶装饮料产品。

  那么,这背后又是怎样的逻辑?“像可口可乐这种大公司与代工厂已经不是单纯的代工关系,很多工厂只生产供应可口可乐产品,双方是深度绑定的。”汪洪栋对记者分析称。

  自有工厂是成熟企业的供应链护城河

  虽然代工模式在饮料行业内很常见,但按照娃哈哈的说法,目前,娃哈哈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的布局,并新建落成多个现代化工厂,现阶段公司产能会随着新产线的投产稳定供应,完全实现自主生产。

  简单来说,由于临时的产能紧张,娃哈哈选择委托今麦郎代工,而最终娃哈哈还是要完全实现自主生产。这也是目前国内其他几大饮料厂商的做法。

  康师傅饮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康师傅的饮品都是由自有工厂生产,全国有近60座工厂,“每个工厂里还有很多不同产线,所以也是包含战略合作伙伴的”。元气森林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元气森林的所有产品都由自建工厂生产,6座工厂投资超60亿元。

  而在数年前,元气森林也曾长期与代工厂合作。在汪洪栋看来,当品牌形成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即渠道、客户都很稳定,每年也能带来稳定规模的收入后,自建工厂会使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更强一些。

  “一方面,代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意味着要将自己的研发配方交给代工厂,可能会涉及商业秘密泄漏;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如果销售市场比较稳定,自建工厂会比用代工厂成本更低。”汪洪栋表示。

  也就是说,建设自有工厂一方面意味着重资产投入,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拥有更稳定的供应链护城河,这也是企业发展到后期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正在冲刺港交所上市的if椰子水母公司,同样采用代工厂模式,轻资产运营,其不仅采用第三方工厂代工,甚至连物流、采购、销售都采用第三方代工模式。在招股书中,if椰子水母公司称,这一运作模式使公司具有高度生产弹性与拓展能力,同时能投入更多资源于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同时,if椰子水母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了代工风险:“我们依赖我们的代工厂商,若我们无法维持与该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关系,或有关第三方无法履行其义务,我们的业务可能受到损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