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21:59:40 股吧网页版
施耐德电气尹正:推动新质转型,需要“三重”创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浪潮与产业升级交汇,绿色转型与数字鸿沟并存,全球贸易发展与供应链动荡加剧。面对不确定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产业化挑战为机遇的关键所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而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迈向新质生产力,创新都被视为企业破局的关键。发展百年的跨国企业,以及大量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真正走通“创新驱动”的新质发展路径?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认为,要推动新质转型,需要“三重”创新: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以生态创新凝聚合力、以管理创新打造内功,这“三重创新”正成为企业应对时代挑战、加速新质转型的关键密码。

  技术创新驱动新质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技术创新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

  一方面,技术创新直接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一系列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搭载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为各大行业提供了一个以技术创新“弯道超车”的样板。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更大的转型升级空间。近期,制造业技改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反映出传统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正从实验室延伸至生产一线,在生产场景中实现深度应用。技术创新也成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深耕发展的战略重点。据尹正介绍,施耐德电气长期投入中国研发创新,自2019年以来其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18%,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五大研发中心构成了一张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创新网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将自身工厂作为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地”,加快产业创新。其成立近30年的“老工厂”上海普陀工厂在长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将AI、5G、AR等先进技术融入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也在2024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成为传统企业新质转型的典范。

  “真正的转型发生在车间里。”尹正指出,“中国企业正站在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无论是进军新赛道,还是在传统产业格局中迭代,关键是将创新技术融入业务场景,形成‘创新-应用-价值’的飞轮效应,以技术驱动增长。”

  生态创新凝聚转型合力

  2025年,在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上,中国企业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来自技术突破,更来源于整个产业链形成的创新合力,以及丰富的供应链体系对电驱、电控和关节等重要零部件的持续优化和降本。实际上,随着现代产业的复杂程度大大提升,无论是具身智能、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传统制造产业,企业单体竞争已升级为产业链整体博弈,生态合力成为竞争关键。

  对于新质时代的头部企业来说,培养开放而强大的创新生态、带动一批生态伙伴集体成长,与自身技术突破同等重要。尹正认为,要推动以数字化和绿色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要坚持多维开放,与生态伙伴碰撞出更多火花。

  基于开放理念,施耐德电气不断尝试去突破其生态边界,比如其连续五年发起“创赢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其中的“AI+探索营”就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及行业客户,共同探索AI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创新应用。在即将举办的2025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也将启动第六季“创赢计划”,激发更多共创灵感。

  开放生态的优势,在绿色转型中尤为关键。碳排放广泛分布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大量头部企业都在强调生态协同和产业链整体转型。比如苹果公司正推动全供应链采用绿电;特斯拉要求电池供应商采用低碳生产工艺,实现100%报废电池材料循环利用;施耐德电气则发起了“零碳计划”,带动全球前1000家核心供应商到2025年底减碳50%。这些前沿实践,为全球产业链协同减碳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管理创新夯实长期发展内功

  过去几年里,面临技术升级和市场变化,中国多家头部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地推进了一轮力度颇大的组织管理变革,一方面实现业务格局战略性地扩张和收缩,一方面加大创新人才储备,孵化增长潜力。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如何迭代,尹正认为,管理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够为技术和生态创新夯实内部根基。而新质时代的管理更需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如何打造创新文化,支撑技术创新?人是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实现“技术赋能于人”。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一线员工面临多重技术挑战,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创新促进人与技术的良性协同,从而释放技术价值,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二,如何融入产业生态,助力生态创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单打独斗难以为继,企业更需要“抱团取暖”。中国企业在“出海”进程中,更需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扎根各个国家和区域市场的生态系统,与当地伙伴共同成长。

  最后,如何突破短期收益局限,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在气候急剧变化的当下,企业发展不能仅考虑自身商业利益,更要考虑在运营的同时如何可持续发展,与产业上下游和社区形成互惠的生态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三个问题不仅决定企业将以何种方式、何种速度增长,更将决定其增长的长期性和韧性。

  尹正提出:“无论任何时代,管理都是施耐德电气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最为本土化的跨国企业之一,施耐德电气长期秉持全球“多中心”战略,强调本地化价值。其“中国中心”以人才为基础、创新为引擎,已形成了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和强大的生态圈,能够根据中国市场变化快速推出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实现“在中国为中国”,更反哺全球市场,实现“在中国惠世界”。

  为打造创新文化,施耐德电气不仅为技术专家开辟独立的成长通道,还通过“数字公民”“全员AI”等培训项目,提升全员能力,鼓励全员创新。预计2025 年底超过90%的中国员工将系统掌握数字化技能,全面加速业务增长。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也是绿色发展先锋,早在2002年就将可持续发展写入核心战略,不仅承诺自身运营减碳,更将减碳行动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承诺“到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

  通过管理创新,施耐德电气成功实现了数字化和可持续收入占比的稳步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可持续影响力收入占全球总营收的74%,同步实现高效和绿色。其先进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技术也广泛赋能中国产业,共同推动新质发展。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大变局时代,企业当以技术为帆、生态为桨、管理为舵,对外挖掘潜力,对内增强定力,把握新质发展机遇“做好自己的事”,方能在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尹正表示:“数字化和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新质转型更是历史的必然。施耐德电气愿与中国伙伴深度协作,以 ‘三重创新’共同实现从‘成本优势’向‘能力优势’的产业跃迁,携手共谋长远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