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21:49:20 股吧网页版
专访:江苏60+人口超2000万,失能照护服务缺口如何填补|长护险扩围探路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郭晋晖

  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3年首次突破了2000万,并且正在以每年至少150万人的增量加速迈向深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使长护险成为民生“刚需”,长护险如何满足日益增加的失能人口照护服务的需求?如何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让失能人员“真受益”?近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亮就长护险试点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专访。

  第一财经:从今年起,江苏省实现长护险的区域全覆盖,长护险制度设计中有哪些“江苏特色”?

  陈亮:长护险制度通过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失能人员提供经济和照护保障,能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减轻老龄化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按照国家和省制度政策框架,江苏各市均将长护险定位为“第六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了城乡一体、多元筹资、责任共担、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护理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江苏长护险聚焦定位“减轻照护负担”和“提高护理质量”两项制度功能,同时肩负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

  在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医疗保险建立之初统筹层次低导致的政策碎片化、待遇不均衡、基金共济能力不强等问题,各试点城市在长护险的制度框架、筹资机制、待遇标准、管理服务的设计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坚持市级统筹的思路,增强制度的统一、公平、规范。

  第一财经: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人口的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是否有足够多的长护机构和养老服务人才去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呢?

  陈亮: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目前,全省定点护理服务机构2610家(医疗机构388家、养老机构872家、居家上门服务机构1315家、辅具服务机构35家),相关服务人员6.8万人、护理床位9.4万张。

  护理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供给侧结构失衡仍然是江苏长护险的探索实践面临的短板之一,“买不到服务”“买不到优质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几年,我们十分重视护理服务的供给,主要是充分依托现有的医疗养老护理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定点管理,同时对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培训,多渠道满足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另外,为丰富农村地区护理服务供给,我们还与卫健部门共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护服务转型试点,目前,全省已有100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了长护险定点。

  长护险制度的核心要义是服务,而服务是要靠人提供的。长护险制度建设中面临“由什么样的人来提供服务”“用什么样的标准提供服务”“用什么样的杠杆撬动产业发展”这三个问题,4月在江苏落地的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型职业工种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长期照护师带动效应是康养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失能风险也势必加大,而家庭小型化又导致居家照护能力减弱,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型职业工种的确立,能够有效弥补家庭照料的不足,带动服务需求释放,促进养老、医疗、康复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财经:长期照护师持证上岗将推动照护行业走向规范化、职业化,如何提高长期照护师的“含金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失能照护的行业中来?

  陈亮:开展长期照护师等级认定还只是第一步,推动这一新兴职业规范发展、成长成熟,增强职业吸引力、荣誉感,还需要持续发力、综合施策。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探索将护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纳入定点准入、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引导护理服务机构优先录用持证人员,薪酬待遇向持证人员倾斜。探索建立服务质量与医保支付相衔接的激励机制,对取得高级技能等级的照护师提供的服务项目,可适当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额度,激励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技能。

  同时还将持续擦亮长护师“金字招牌”。长期照护师考证不能一考了之,还要定期组织持证长期照护师开展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轮训,引领带动身边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升。

  第一财经:异地失能评估、待遇享受、费用结算等也是参保人关注的问题,请问下一步在长护险异地待遇享受方面会有哪些改革?

  陈亮:长护险受限于评估标准、服务项目、经办服务、信息支撑等尚未规范统一,目前全省异地待遇享受仍有一定难度。从今年起,南京已经在苏州和南通实行长护险异地待遇享受试点,按照“参保地政策、居住地服务”的原则,通过信息互认、经办互通,实现异地“评估互认、待遇结算”,保障因养老、就医等需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的长护险待遇享受。我们将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推进省内长护险异地享受待遇等工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