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的投资者报告显示,今年4月以来,受访的市场投资者对国际关系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有近五成受访投资者认为,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机遇大于挑战。这样的认知背后,是对中国重要科技领域的发展持有信心。超五成受访投资者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六成受访投资者认为未来十年里中国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5月15日,长江商学院发布的“2025年投资者情绪问卷调查(CKISS)一季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了上述结论。
长江商学院投资者情绪调查(CKISS)是由长江商学院投资研究中心主办的对资本市场投资人情绪和预期的调查。调查每年开展三次,此次调查有效回收样本2100份左右,其中,普通散户投资者1300 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800份。据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介绍,今年4月,美国加大了对我国贸易战的力度,而该份调查报告正好在这一期间开展。
报告称,受访投资者对A股的情绪在2024年7月探底,11月大幅回暖,本次调查(2025年4月)中再次下调,但好于2024年7月的情况。今年4月,约六成(61.5%)受访者认为A股会上涨。
与此同时,刘劲表示,尽管4月份受访投资者对A股的预期回报率出现下调,但今年以来,这一预期指标始终处于正增长区间,“这是积极的一面。”
刘劲认为,2025年,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战持续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访者对经济的预期。在对投资影响的重大事件这一问题中,本期受访者对我国国际关系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报告显示,2025年4月,约63.6%的受访投资者认为中美关系是影响投资的大事。这样的预期提高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报告称,2025年4月,愿意投资黄金的净增加人数占比约16.3%,比2018年10月提高17个百分点,愿意投资债券的净增加人数占比约16.8%,比2018年10月提高17.2个百分点。
但根据报告调研结果,多数受访投资者认为,关税战在短期内给我国带来的挑战较大,但长期来看可能也是重大机遇。有约45.8%的受访投资者认为长期正面影响更大,持长期负面影响的意见占比只有约27.5%,长期没有影响的占比约20%。
刘劲分析称,这种正面影响的信心主要来自两点,第一,外部挑战将加速中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将重心放到了如何扩大内需层面。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在他们的调查中,约58.2%的受访者认为,提升内需是影响未来投资的重大事件;
第二,投资者对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信心,认为会有更大的增长。“中美技术脱钩主要影响体现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而这会反过来倒逼我国创新效率提升;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还会对生物医药等战略性科技产业造成冲击,这类产业并不可能出现脱钩的情况,但短期内,一些中国上市科技企业的估值会受到冲击。长期而言,随着中国原始创新成果进一步显现,本土市场以及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市场开拓,资本市场的信心会逐渐修复。此次报告也显示出,A股投资者对中国未来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信心。”刘劲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到。
刘劲认为,当前,中国市场亟需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创新效率还不够高,而这需要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过去二十年,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精神,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未来在扩大内需方面也将发挥重大作用。”
根据报告,今年4月,受访投资者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持续上升。本期约44.5%的受访投资者认为民营经济的地位对未来投资决策很重要;在对如何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问题中,约74%的受访投资者认为应该加强在宏观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5.9%的受访投资者认为应该赋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政治经济中同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