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Almoosa医疗集团的诊室内,一台搭载阿拉伯语交互系统的AI诊疗设备——DoctorHua,正为当地患者提供问诊服务。这是森亿智能打造的全球首个AI诊所(试点),也是森亿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少典布局中东市场的关键落子。张少典近日在接受北京商报专访时表示,AI诊疗并非颠覆医疗体系,而是通过技术重构基层医疗服务范式:“我们用多模态交互让AI从‘辅助工具’进化为‘会问诊的执行者’,在医疗资源短缺的地区,AI正成为破解‘看病难’的关键拼图。”

从“辅助工具”到“问诊执行者”
“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契合,为技术出海创造了黄金窗口。”张少典在接受北京商报专访时坦言。早在两年前,森亿智能便以传统AI辅助业务切入中东市场,在当地逐步构建信任。随着大模型技术成熟,AI独立诊疗的可行性被验证,沙特成为首个试点——这里政策包容、医疗数字化需求迫切,且与中国“健康丝绸之路”深度绑定。
“沙特慢性病管理需求与中国AI技术优势形成完美互补。”张少典举例,沙特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8.3%,位居全球第二,基层医生却不足总需求的40%。AI诊所通过标准化流程,可将单次慢性病随访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3分钟,极大缓解医疗资源缺口。
这种“需求—技术—政策”的三重契合,让森亿智能的布局事半功倍。早在2021年,该公司便以AI辅助诊断系统打入中东市场。两年间,他们不仅积累了30万条本地化医学词条,更与华为等中资企业建立联合推广机制,逐步赢得沙特卫生部的信任。
从技术赋能医疗的深层逻辑来看,前期积累的本地化经验与合作网络,恰为AI诊疗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埋下伏笔。当大模型技术让AI具备更强的语义理解与决策能力时,医疗场景中“交互模式”的关键点发生转变——AI从被动的工具属性向主动的诊疗执行者进化。
“交互性让AI从‘辅助工具’进化为‘会问诊的执行者’。”张少典直言,传统AI辅助诊疗依赖医生输入结构化数据,而森亿智能的突破在于构建了多模态交互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能模拟真实医患对话场景,自主完成开放式提问、症状澄清和病史追溯。以沙特试点为例,系统针对30种基层常见病设计差异化的问诊路径,例如呼吸科疾病会优先追问“咳嗽是否带痰”“夜间症状是否加重”,消化科则聚焦“疼痛与进食的关联性”等。这种动态交互模式,使AI问诊流程从机械的“勾选框”升级为个性化诊疗。
在全球南方国家积极寻求医疗健康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将医疗领域列为重点投资方向。沙特“2030愿景”明确将医疗列为核心投资领域,通过推进公立医院转制等私有化改革,以及放宽外资准入政策(允许外资独资医院设立)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吸引国际企业参与本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沙特医疗健康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83亿美元,到2034年更是有望增至15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3%。“医疗资源越匮乏的地区,技术普惠的价值越凸显。”张少典说。
三重机制破解“信任危机”
AI直接问诊的落地,意味着技术必须跨越安全与伦理的双重门槛。
“AI问诊的核心不是算法多先进,而是如何让患者和监管机构相信机器不会犯错。”张少典的办公室白板上,一幅“安全金字塔”示意图揭示了他的方法论——底层是临床规则约束,中层是双AI交叉验证系统,顶端是人类医生最终复核。
为了与临床诊疗过程深度融合,AI诊所(试点)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多项创新突破。针对大模型无法完成查体动作的问题,AI诊所(试点)配备了经过培训的助理,使用数字化听诊器采集心肺音信号、通过智能手机搭载的咽喉影像识别设备获取图像。这些数据自动传输至“AI医生”后,由其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成功填补了大模型技术与物理诊疗环节的衔接空白。
在应对大模型“幻觉”问题上,AI诊所(试点)则构建了三重保障机制:其一,为AI诊疗智能体设定严格的规则和临床路径,确保其诊断行为符合医学规范;其二,采用多智能体协同工作模式,通过多个AI模型交叉验证结果,降低单一模型出错风险;其三,划定明确的诊疗边界,仅覆盖呼吸内科30种常见疾病,一旦超出范围,系统将自动触发人类医生介入机制。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充分满足了基层医疗的实际需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有诊疗过程最终要得到人类医生的确认,才能最终形成处方或医嘱给到患者。
据张少典介绍,DoctorHua首创“AI诊疗+AI审核+人类复核”三重保障机制,通过规则约束、多模型交叉验证降低误诊风险。
如何避免AI诊疗“过度自信”?
技术安全之外,文化适配是另一道隐形门槛。AI诊所(试点)诊疗时,女性患者进入问诊室后,屏幕会自动切换为虚拟女医生形象,语音系统同步调整为柔和声线。“沙特严禁异性医患接触,连AI形象都必须遵守。”张少典透露,团队还删除了病史采集中的“饮酒史”选项——在伊斯兰文化中,这不仅涉及隐私更是宗教禁忌。为此,森亿智能构建了涵盖沙特当地特殊病种、传统疗法数据的知识图谱,使AI决策更贴合区域医疗实践。
“现在我们的系统每天要处理2000条阿拉伯语医学俚语。”张少典展示了一段问诊录音:患者用方言描述“胸口如骆驼踩踏般疼痛”,AI准确将其转化为“心绞痛”标准术语。这种深度本地化能力,为后续进军其他中东市场打下基础。
尽管沙特试点初战告捷,张少典对AI医疗的边界异常清醒:“AI医生的价值是解决90%的基层常见病,而非替代医生。”他举例称,中国基层医院日均接诊量中,感冒、胃炎等常见病占比超80%,若AI分担这部分工作,单个医生可管理诊室从1间增至5间。但复杂病症仍需三甲医院专家处理。
张少典强调:“AI诊疗必须经历三重验证——技术可行性、临床有效性与社会接受度。”为此,森亿智能计划未来三年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将沙特经验转化为标准化工具。围绕试验设计、数据采集以及伦理审查的全流程展开,目标是为AI诊疗建立与药物同等严谨的循证医学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