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13:18:30 股吧网页版
日本学者提出第五消费时代:消费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幸福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吴丹

  未来的社会和消费会走向何方?带着这个疑问,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持续探究了40多年。

  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追踪研究日本家庭消费行为,被誉为“日本社会消费研究第一人”,陆续写下《下流社会》《孤独社会》《第四消费时代》等社会学著作,这些书不仅畅销日本和全球多个国家,中文版也在国内引发诸多讨论与思考。

  继2014年在中国出版《第四消费时代》之后,三浦展的新书《第五消费时代》近期在中国出版。2023年到2024年,他在中国完成数十场关于“经济发展”“消费时代”的主题演讲,反响热烈,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与中国企业家对话,观察中国社会现象,并以此逐步完善第五消费时代的概念。《第五消费时代》可以说是为中国读者而作。

  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三浦展坦言,中国社会的经济、人口和消费观都在发生比日本更为剧烈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日本的两倍,人口老龄化进程可能更快,随着互联网经济与电商的迅速发展,促使中国的第五消费时代可能比日本更早出现。他也相信,《第五消费时代》所谈论的内容,能为未来中国消费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第五消费时代》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三浦展说,关于第五消费时代的研究,他早有很多论文、访谈与相关调查数据,这本书是他多年思考的结集出版,其中专门挑选了一些适合于当下中国社会现状的内容。

  三浦展依据日本近代社会的消费变化,划分出第一至第四消费时代,总结日本社会所经历的从物质匮乏时代到精神觉醒时代的变革,分别是“中产萌芽”(1912年至1937年)、“家庭中心”(1945年至1974年)、“个性彰显”(1975年至1997年)、“共享价值”(1998年至2020年)。在他看来,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全球老龄化与少子化背景下,三浦展将2021年至2043年划分为第五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占有,而是以精神的满足、生活美学的丰富以及社群归属为导向。人们更加向往认同感与情感连接,不再以拥有物质为傲,追寻可持续,追寻幸福,并以此重新定义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三浦展将Well-being定义为第五消费时代的核心理念,人们的消费行为将围绕着7个S来展开:从快速更迭的潮流到重视手工制作和旧物利用(Slow);通过“步行15分钟商圈”追寻附近生活(Small);注重人与人的真实连接、充满人情味(Sociable);适应慢行生活方式(Soft);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Sustainable);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Sensuous);从利润至上到社会关怀(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

  “新一代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意识正在从对竞争与成功的渴望,转向对个人生活品质与内心满足的追求。”三浦展在书中写道,自上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基本实现“全民中产”以来,大部分人生活达到相对富足水平,单纯追求物质财富不再是首要目标,近40年来,日本人逐渐形成悠闲、佛系的价值观,倾向于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好生活。

  在日本,消费趋势正打破年龄和性别的界限,年轻人消费向老年人靠拢,男性消费向女性趋近。伴随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日本单身家庭成为主流,预计在2040年,单身家庭数量将达到核心家庭数量的两倍左右。这些变化,也将导致消费市场变化,针对单身家庭开发的定制产品,将成为未来企业提高销售额的核心策略。

  他把战后日本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称为“家个街”,也就是从家庭、个人到街道的演进。如今日本进入“移动空间”时代,个人空间可以带入城市,带上街道,个人空间不需要多豪华,哪怕只是一个箱子,只要感觉像在自己房间就行;随着便利店小包装食物的普及,人们演化到“不囤货”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在街头游走,从站着、走着到蹲着、坐着、躺着,越来越随性;年轻人也不再执着于固定的住所和工作,选择在世界游走;遍布日本的跳蚤市场成为社交媒介,一群因兴趣而聚集的自由职业者在这里寻找自我、治愈自我,这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跳蚤市场人生观。

  三浦展发现,老一辈日本人拼命工作、踏实休息的生活哲学,在新一代年轻人看来,是对生活早早认输的生活态度。当代日本年轻人鄙视那些为了生活忍气吞声的人,很多年轻人不会牺牲自己想做的事来赚钱。

  “‘跳蚤市场式’的人生,是悠闲工作、悠闲休息,工作和休闲娱乐的界限变得模糊。”如今,将工作、家庭(或个人生活)和休闲娱乐分割开来的生活形态,正在被逐渐瓦解。“三浦展认为,在Well-being的概念里,人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生活者。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买什么,而是如何更好地生活。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人们重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三浦展认同日本作家山崎正和说的,“真正的消费是一种慢节奏的行为”。他认为,人们的消费模式正在朝着传统回归,这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的消费时代,而是当物质被充分满足,人们开始反省现实生活,追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注重环保与可持续,“这是一种新的思考,新的反思。”

  专访三浦展:城市,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幸福

  因躺平族诞生的新业态

  第一财经:2014年你在中国出版《第四消费时代》,而今,你判断中国会比日本更快进入第五消费时代,中国互联网和电商的高速发展,是否加速了第五消费时代的到来?据你观察,中国目前的消费时代有什么特征?

  三浦展:我的判断主要基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以超越日本两倍的速度发展,包括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未来可能也比日本要快。当日本处在第三消费时代,互联网和电商还不存在。但中国在第三消费时代就已经迎来很大变化,远超处于同一消费时代的其他国家。中国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肯定会对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来看,中国AI产业的规模很大,虚拟经济很蓬勃,整个发展速度比日本更快,这些也会加速中国第五消费时代的到来。

  消费时代有演变顺序,但不同的消费时代是重叠交错、相互渗透的。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同时也保留第三消费时代特征。在一线城市,消费者选择消费降级,更追求共享、环保、简约的生活方式。

  在本质上,第四和第五消费时代的价值观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满足第四消费时代价值观的是个人、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和一些小公司,而不是大企业。但到了第五消费时代,政府和大企业逐渐加入进来,从发展自身业务的视角考虑这个阶段的消费需求,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第一财经:书中收录了一章你20多年前撰写的日本“躺平族”。日本当年为什么会出现“躺平族”?

  三浦展:25年前,我在东京街头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坐在街边抽烟,不去工作。

  日本出现“躺平族”时,我很费解,他们往大街上一坐,无所事事,给周围的路人带来麻烦。但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会去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会看到他们放弃自己,不想再努力,其实是对生活不满。当社会变得富裕,纯粹为赚钱而工作的欲望就会下降,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当他们无法宣泄不满,情绪和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选择“躺平”,进入“暂缓期”。

  第一财经:那些曾经“躺平”的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他们给消费时代带来了哪些变化?

  三浦展:大概有70%的人现在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没有选择银行这类大公司,而是进入媒体、时尚行业等相对灵活的行业;有20%的人选择一直躺平,什么都不干;还有10%的人选择创业,甚至有的做得非常成功。

  所谓的“躺平族”,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会按自己的节奏去工作、去生活,是比较有个性的人。

  我也曾是“躺平族”,大学时觉得课程没意思,就去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包括大家都知道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先生,大学毕业以后也曾是“躺平族”,白天睡觉,晚上打麻将,但就是这样的曾经懈怠的年轻人,最终创造了世界级的企业。我个人认为,企业应该试着去招聘一些曾经的“躺平族”,可能会带来新的灵感和改变。

  在消费市场,因为“躺平族”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比如日本古着服装行业的兴起。日本从40年前就开始兴起二手交易,一直延续到现在,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大。古着以前是不被很多人认可接受的行业,但今天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潮流趋势,古着店铺甚至开到日本的高端商场。

  城市更新应综合所有人的意见

  第一财经:在你研究消费时,背后有一套很严密的逻辑,从经济变化,社会少子化、老龄化、单身化的结构调整,再基于社会学与消费人类学基础,才形成理论框架。在你划分五个消费时代时,跟你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对应的关联吗?

  三浦展:我是1958年出生的,小时候住在乡下,跟东京可能还不太一样。我模糊的记忆是在1961年左右,我家有了洗衣机。那之后,电视、冰箱、吸尘器和电话陆续进入我家。也就是说,我的成长是和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完全重叠的,大部分家庭步入中产行列,从第一消费社会过渡到第二消费社会。

  1973年石油危机的时候,我的身高停止生长,日本经济也陷入停滞。我从家乡前往东京,就读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才算进入被称为高消费的社会。1990年,我在三菱综合研究所分析消费市场,可以说,日本消费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我的人生非常重叠。

  之后,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消费时代的变革,跟历史事件有很多关联。我自己经历了好几个消费时代的变化,我的感受,与我实际上调查到的数据是完全吻合的。

  第一财经:你把Well-being视为第五消费时代的核心,能解读一下吗?

  三浦展:这些年日本政府和大企业都在倡导Well-being的概念,这是一种多维度的理想生活状态,超越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持续幸福与健康,它代表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它倡导我们回归人性的本质——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最后都将回归到个人,追求幸福和内心深处的宁静,这是最终目标。

  日本政府和大企业都在朝着Well-being努力。比如企业不给员工更多压力,让男性员工早回家参与照顾家庭。这些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做到,一定是从政府、企业的层面去调整。曾经在日本流行的“过劳死”这个概念,正从日本消失。

  第一财经:今天的中国正在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像针灸一样去完成改造,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在第五消费时代到来时,你对城市和社区改造的建议是什么?

  三浦展:说到Well-being的含义,是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幸福,这里面包含男女老幼,也包含残疾人。

  日本现在兴起一种高度自由的多功能空间——咖啡洗衣房,其创始人是日本建筑记者田中原子。这一模式把家庭主妇自助洗衣与咖啡结合起来,主妇可以带上食物,带着孩子在里面社交,熨衣服,用缝纫机做衣服。很多主妇把在家可以完成的事情拿到咖啡洗衣房,会得到赞赏和认可。有人在这里工作、约见客户,有人把这里做成小型市集,售卖二手物品,甚至包场改成临时迪斯科舞厅。咖啡洗衣房的使用细节并不是田中原子设计的,而是使用者们共创的结果。

  如果说我们未来要打造一个城市空间,首先不要建高楼,其次要排除传统的男女差别。比如一个社区花园,很多人想象的是妈妈带着孩子玩的场景,那为什么不能是爸爸、爷爷带着孩子呢?城市更新的课题不能甩给建筑师,而是要向社会上所有的人询问意见,里面包含了残障人士、小孩和老年人,甚至是“躺平族”,综合所有人的意见,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应整个社会的共同体。

  我们最终都是在追求幸福

  第一财经:你研究了很多日本的单身经济、单身家庭,现在单身已成为全球化趋势。日本单身家庭的数量在20年内翻倍增长,预计到2040年,单身家庭数量将达到核心家庭数量的两倍左右。你怎么看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

  三浦展:日本的单身家庭分很多种,不仅是未婚人群、伴侣去世造成的单身家庭,也有很多熟年离婚,也就是退休后离婚导致的单身,它是很复杂,很多元的。

  日本还有隐形的单身族群,就是我在书里写到的“啃老族”,有些可能50多岁了还依靠父母养老金,不工作,不出门,不社交。“啃老族”目前在日本的人数达到160万,超过人口总数(1.2亿)的1%,是非常高的比例。

  第一财经:《第五消费时代》最后总结的核心观念就是,我们最终都在追求幸福。在你看来,什么是幸福?

  三浦展:幸福是一种很简单、质朴的感受。每当我看到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的画面,会想起以前我女儿小时候,我带她在公园玩的画面,那是作为父亲的一种幸福感。现在,因为我写过的一些书、研究的一些理论获得大家的认可,也能感受到称之为充实的幸福感。

  我喜欢读孔子的《论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代表人虽然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如果能对他人有所帮助,就是更好的。

  很多人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高一级是自我实现、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我觉得他也是读过孔子《论语》的人,大家追求的最高目标,都是要对他人有所帮助。

  所以我喜欢自己的现状,这个年纪依然能思考,能写书,能做讲座、分享和对谈。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肯定希望能给别人带来帮助,得到你帮助的人越多,你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就会越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