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国庆节以来,PVC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不仅跌破5000元/吨的整数大关,并且创出十年来新低。美国开启全球贸易战之后,PVC期价继续下跌,最低跌破4800元/吨大关。虽然近期中美贸易谈判传来积极信号,市场情绪明显回暖,PVC基本面也出现利多消息,但是期货盘面反弹力度有限。
春检规模不及预期
4月,PVC行业开始进入春检期,检修装置增多,开工率大幅下降,最低一度跌至75%附近,周度产量也创年内新低。不过,今年春检规模不及预期,目前PVC企业开工率较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较2023年同期高6个百分点,在产能基数增加的前提下,目前PVC的绝对产量远高于历史同期。此外,PVC春检已经接近尾声,后期检修计划明显减少,开工率已经出现反弹迹象,预计5月下旬将恢复至年内高位水平。

图为PVC企业周度产量
除了春检接近尾声,新装置也将陆续投产。近几年PVC产能增速较低,基本维持在每年5%左右,但是2025年PVC新增产能较多,合计近300万吨/年,如果全部如期投放,产能增速将超过10%。从最新情况来看,5—6月国内PVC将迎来产能扩张爆发期,有20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集中在这一时间段投放,届时PVC的供应压力将大幅增加。
成本支撑不明显
PVC供需失衡明显,价格跌至十年来新低,利润大幅压缩后行业亏损成为常态。近期PVC现货跌破4700元/吨大关,外采电石法亏损接近1000元/吨。即便如此,PVC的成本支撑作用也不明显。
目前国内氯碱一体化企业较多,烧碱和液氯为伴生产品,通常每生产1吨烧碱,同时会产出0.886吨氯气,而生产PVC需要大量液氯,液氯供应及价格会直接影响到PVC的生产成本及利润情况,所以氯碱一体化企业核算利润不仅要看PVC端的利润情况,还需要综合考量烧碱端的利润情况。综合来看,大多数情况下烧碱端的利润能够覆盖PVC端的亏损,所以PVC端即便长期亏损,也不会降负荷。前期烧碱价格连续下跌后综合利润一度出现负值,但是近期烧碱价格止跌反弹,综合利润有所修复,PVC的成本支撑作用并不明显。

图为PVC+烧碱综合利润走势
出口存在不确定性
近几年PVC国内市场饱和,出口成为行业新增亮点,出口增加极大缓解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数据显示,2025年1—3月PVC出口量为97.63万吨,同比增加55.94%;上半年出口量预估为165万吨,环比增加25%,同比增加近40%。印度、东南亚、中亚等地区需求增长、对外出口价格优势等因素促使国内PVC出口增长向好。
除了PVC原材料出口大幅增加外,PVC下游铺地制品出口表现也较好。2024年,PVC铺地制品出口总量为473.60万吨,其中对美国出口147.38万吨,占整体铺地制品出口总量的31%。
中美贸易摩擦发酵以来,PVC原材料以及铺地制品出口均受到较大影响,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后期美国关税政策将成为出口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近期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关税问题暂时缓解,但是后期谈判存在较大变数,若美国出尔反尔,国内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恶化。
弱需求成为常态
PVC下游需求结构中,80%的终端需求与房地产相关。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弱周期阶段,导致PVC需求持续低迷,PVC也成为表现最差的工业品之一。虽然去年国内频繁出台相关利好政策,二手房销售数据也有回暖迹象,但新开工等行业数据依然低迷,政策端利好难以有效下沉至终端形成实质性刺激,PVC弱需求将成为常态。
总结
近期宏观情绪回暖,文华商品指数也明显反弹,带动PVC期货价格止跌回升。不过,PVC后期供应压力逐渐增大,弱需求成为常态,供需格局难有实质性改善,加之出口存在不确定性,PVC期货缺乏持续上涨动能。(作者单位:齐盛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