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超1000万份。随着政策持续发力,更环保的车型、更先进的操控性能,正吸引着众多购车者,汽车消费活力明显提升。
政策杠杆撬动消费升级
商务部11日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其中,2025年以来申请量达322.5万份,分别为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和置换更新219万份。
受补贴政策带动,乘用车产销迎来“开门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4月单月零售同比增长14.5%,达到175.5万辆,仅略低于2018年4月创下的181万辆历史纪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汽车前4个月产销量为历史上首次双双超过1000万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地方出台并逐步落实相应的促消费政策,叠加主机厂补贴加码、金融支持、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整体来看,从3月份起,我国车市开始走强。“五一”期间,汽车消费市场迎来客流高峰。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购车者开启“买买买”模式。根据深圳市税务部门数据,期间深圳市消费相关行业对自然人开票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4%。其中,深圳市售出新车约1.2万辆,销售额近28亿元。
“购买新能源车以旧换新最高补贴提升至2万元,同时还可以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加上我们给消费者提供的补贴优惠,最终让客户心仪的车比自己心理预期价格还低,激发了客户的购买欲。”深圳市小鹏汽车龙岗万科里店店长陈伟斌说。
在宁夏,小长假也是汽车销售旺季。这个“五一”假期,吴忠市民李金汰就开上了新买的新能源汽车。“标价17万多元,各种补贴加起来优惠了4万元,我觉得还挺值的。”李金汰说。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相继落地,明确将以汽车以旧换新、绿色化智能升级作为发力点,激活汽车消费市场新动能。据了解,为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吴忠市专门出台购新优惠政策。对购买新乘用车辆 10万元以下的给予2000元/辆补贴,10万元(含)—20万元的给予4000元/辆补贴,2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6000元/辆补贴。此外,吴忠市还联合中石化吴忠分公司推出购新车充1元送1000元加油券,联合红旗、长安、广汽丰田等17家汽车品牌经销企业推出一口价汽车、买车送装潢、贷款0利息等优惠活动。
“不少消费者都是冲着政策红利期来换新车的。”吴忠灵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鹏说,从目前销售来看,约七成消费者选择置换,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
新能源车渗透率或超50%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增长、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市场渗透率达48.4%,比2024年全年提升0.8个百分点。
同时,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也有所提高。1-4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长65%。
群益金鼎证券研究员沈嘉婕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正在迈上新台阶,上半年有望实现渗透率超50%。她认为,从产品竞争力来看,新能源汽车在全价格段已展现出超越燃油车的性价比优势;从产业格局变化观察,合资车企加速引入国内供应链技术,推出电动化新品,这不仅印证了我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正在持续攀升。
沈嘉婕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随着新车型不断推出,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逐渐下沉至中低端市场,同时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性能持续迭代升级,产品价格也进一步亲民化。基于此,2025年国内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244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850万辆,同比增长20%,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提升至57%,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分析指出,政策端与市场端的双重驱动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核心动能。政策层面,“以旧换新”举措显著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成功激活市场潜在需求,为汽车产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推进,则从根本上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吴松泉表示,随着技术迭代,产品性能与品质持续优化,价格逐步下探,叠加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长期困扰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得到有效缓解,使得新能源汽车吸引力与日俱增。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的最后一年(2026-2027年将转为减半征收),这一政策“窗口期”效应将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后续车市增长将保持稳定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车企的技术竞赛也随之进入白热化阶段。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激增28.8%,市场占有率一举攀升至68.1%。而这一成绩的背后,则是中国车企在动力系统革新、操控性能优化、安全技术迭代及驾乘舒适性提升等多维度的全方位技术升级,以硬核实力驱动品牌向上突破。
以极氪为例,在此前上海车展上,极氪9X作为极氪科技集团倾力打造的豪华SUV首次亮相,其搭载6C骁遥电池,电池电量从20%充到80%最快仅需9分钟,极大地缩短了补能时间。比亚迪汉EV智能辅助驾驶版配备了5G智能座舱,还配置了多色氛围灯、双区自动空调等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东莞证券分析师刘梦麟表示,展望后市,2025年上海车展超百款新车发布,自主新势力品牌多为中高端车型发布亮相,合资车型率先开启新能源上市惊喜价,在品牌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叠加以旧换新等国补政策持续发力激发汽车市场消费潜力,预计后续车市增长将保持稳定。
但需注意的是,在市场表现亮眼的背景下,汽车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芯片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激烈的市场竞争更使价格战频发,车企利润空间持续承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化成本控制、提升品牌价值,将成为中国车企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升级”的跨越。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激活了超千万辆汽车的更新需求,更通过“消费提振-结构优化-循环提升”的闭环,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未来,随着报废汽车回收网络的完善、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化,以及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中国汽车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