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梁海祥通讯员岳瑞轩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助力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等十方面推出30条税务支持措施,助力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紧扣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及《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要求,系统梳理并集成归纳现行支持重点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以高效精准落实税费政策,服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等为着力点,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机制,努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全链条税收支撑。
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力
《措施》将“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作为首要发力点,围绕研发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提出4项支持举措,其中两项助力企业精准享受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服务措施十分亮眼。
一是推进科创企业“名单制”服务。对科技领军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进行全面梳理建册,逐一跟踪名单内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加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二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式”服务。税务部门将联合科技、财政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更加顺畅高效开展,对研发项目异议鉴定口径等事项进行规范统一,切实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加速落地。
此外,为助力集聚产业人才队伍,广东税务部门还推出产业科创人才“点单式”服务。试点建立“青年创新创业税务服务示范基地”,深化拓展“产学研一体化粤税院士服务站”建设,为青年“双创”人才、在粤工作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任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更好实施。
广东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是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驱动力。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税务部门聚焦高频税费政策、重点创新群体、关键科技创新环节,通过多维施策、部门协同,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力。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育新培强
《措施》以税费政策为抓手,打出助力“新兴产业强链、现代服务业提质、传统产业焕新”的组合拳。
助力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方面,围绕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以及新业态发展,《措施》明确,税务部门将深入研究完善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措施,为相关行业企业在加快项目落地、提升税费申报质量、涉税数据归集、税费政策确定性等方面提供精细辅导服务,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同时,通过“政策找人”等机制,高效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软件和集成电路等税收政策,助力相关行业企业税费政策享受更精准、项目落地速度加快。
助力做优现代服务业方面,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体育和文旅产业发展,《措施》明确,高效精准落实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体育和文旅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涉税服务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在横琴、南沙从事专业服务,拓展“银税互动”为纳税信用良好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促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围绕服务石化、钢铁、时尚、建筑、资源回收等传统产业发展,《措施》明确,落实好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推动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提质提效,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链条”服务措施激活湾区发展新动能
结合广东产业布局特点,《措施》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推出务实举措。
《措施》明确,将落实好税收服务大湾区“五项合作共识”,加强粤港澳三地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拓展“湾区通办”“跨境通办”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税路通·粤通四海”税收品牌,用好预约定价安排等政策工具为产业跨境合作、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提供优质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健全完善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出口企业直联制度,高效落实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即退税”服务举措,大力推行离境退税便捷支付和“即买即退”试点。
在“助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方面,《措施》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出创新举措,一方面,面向县域重点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提供精细税费咨询服务,助力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简化涉税费事项跨区域迁移办理程序,实现迁移前后资质互认,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及产业有序转移。
针对大、中、小、微不同规模企业采取针对性税收服务举措:面向大企业集团提供“总对总”“系统对集团”“网络对网络”税务服务,高效解决大企业集团性、行业性、跨区域税费问题;运用税收大数据加强“产值、增加值、税值”三值分析比对,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优质企业注册、资质认定、项目投产、申报纳税过程中涉税纸质资料提供;开展“春雨润苗”行动,加力拓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税费政策效应,不断为广大经营主体注入信心和力量。
此外,税务部门还将着力打造效能税务,从推进规范化税务执法、拓展便利化税费服务、实施数字化税费征管等方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措施》明确,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最大限度减少检查次数,防止不当执法干扰经营主体正常经营。持续拓展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税务事项,建立智能交互、办问协同的“远程虚拟窗口”。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契机,在更多领域推行“交易即开票”“支付即开票”,通过智能预审预填帮助企业高效办事、降低风险,主动拥抱数字时代提升税收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广东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向新图强。
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林木教授指出,广东税务部门通过服务机制创新、征管数智化升级等“软环境”建设,既破解短期产业转型痛点,又布局长期竞争力重塑,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以服务促落实、以效能强产业”的实践样本。各经营主体应主动抢抓机遇窗口,用好税费支持政策,在产业变革中乘势而上。
据了解,在推出《措施》的基础上,税务部门还对每项措施分解落实,建立各级税务局“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靠前统筹推进,持续跟踪问效,各级税务部门还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税务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措施》落地见效。
案例:
针对六大现代化产业
推出六本税费政策汇编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制造、应用和销售的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更好地支持像瑞松科技这样的现代化产业企业发展,切实落实好国家税费政策和《措施》,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细化推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六大现代化产业税费政策汇编。这六本税费政策汇编,从鼓励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制造生产、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强化金融保障和创业投资及助力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各产业相关的现行税费政策,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予以归集。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表示,税务部门高效精准落实国家支持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不仅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负担,也提升了企业核心技术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为瑞松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等,对我们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们在税务支出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免,节省下来的资金不断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此外,我们还享受到了包括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社会保险费等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经常通过办税平台、电话、短信以及通讯软件,实时向我们推送税收政策和风险提示信息,税务人员还会到企业提供针对性税法政策辅导。”
“我们还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试点,设立‘现代化产业税费落实政策哨点’,强化政策执行透明度和企业获得感。”据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政策哨点”的“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企业在政策享受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行业前瞻性政策建议和税制优化意见,降低沟通成本,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现代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