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
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分部门来看,前4个月,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
从货币供应看,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另外,前4个月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
此外,同日发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从前4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M2、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
“在上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4月末M2增速出现提升。”王青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上年同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导致较大规模的企业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2024年4月末M2增速环比下行1.1个百分点。另外,受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推动,今年4月存量社融增速加快,也对M2增速提供了一定支撑。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表示,虽然外贸形势变化对M1增长有遏制,但是4月我国出口保持韧性,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额同比明显增加,从而抵消了对美国出口额减少的影响。随着关税扰动阶段性缓解,以及我国稳外贸、稳内需政策逐步出台,预计我国M1增速保持平稳。
社融方面,王青分析,4月用于化债的地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成为带动新增社融同比增加的主因,表明政府债券融资正在成为稳增长、控风险的主要抓手,这也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的具体体现。除政府债券融资外,4月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也对社融起到了拉动作用。
“去年同期,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社融出现罕见的负增长。从今年1—4月看,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1.19万亿元,完成限额进度的27%,虽然快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二季度稳投资、扩内需的诉求更加凸显。”于洁预计,新增专项债的发行使用有望进一步加快,将继续拉动社融规模增长。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在逆周期调节发力过程中,金融数据会领先经济数据。5月信贷、社融规模同比有望持续增长,存量社融和M2增速也将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