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
商务部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92.3亿元。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15.1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933.3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786.1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00.5%、63.8%、42.5%和12.4%。这得益于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持续吸引外资的“强磁场”,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笔者认为,下一步,各地需从三方面进一步发力,让外资企业进得来、扎下根、发展好,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一,提升高技术领域“磁吸力”,吸引外资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当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已经是外资企业布局重点。例如,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等项目纷纷迎来新进展,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后仅一个多月就实现出口澳大利亚,可见外资在华投资持续提质升级,印证了中国产业链升级与外企技术优势的深度耦合,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链“关键节点”跃升。
笔者建议,各地可把握这一趋势,着力培育“外资研发+本土链主”创新联合体。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可以支持外资企业与本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优化研发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措施;建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对联合攻关项目给予定向研发补贴,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其二,依托标志性展会、重点活动、重点平台等,引入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
今年以来,一系列展会活动火热举办,显示出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也向外国投资者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发展机遇。例如,2025上海车展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企业参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中国制冷展等展会规模同样刷新纪录。笔者认为,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特色打造国际贸易“枢纽”及“桥梁”,充分发挥进博会、链博会等展会的平台作用,从而将高质量外资“引进来”。
其三,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让外资从“被吸引”到“深扎根”。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持续“拆门槛”,多地也积极落实稳外资举措。下一步,各地可以实施更加精准的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立“一企一档”机制,提升诉求响应速度;对用地、用工、融资等共性问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实现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外资企业真正“扎根”,并与国内产业链形成强黏性。
外资的持续涌入,既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表现,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当前,我国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全球价值链重塑。面向未来,中国需持续以“拆门槛”优化环境、“疏堵点”畅通循环、“铸链条”提升能级,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走进来”“融进去”,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