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近年来重视沉香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创新、金融赋能与文旅融合,向全球投资者频频发出“沉香之约”,力争将海南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成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杆产业。
沉香之喜爱,肇始于春秋,初长于秦汉,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而流传至今。沉香作为世界极品香料,位居我国四大香料“沉檀龙麝”之首位;沉香作为我国传统珍稀药材,以沉香作为药剂的国药准字中成药已达160多个,其中药品名称中冠以“沉香”二字多达103个。沉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较好应用,先后有海南、云南、广西、西藏、内蒙古、湖北、广东等地卫健委把沉香香薰疗法纳入防疫方法之一。
千百年来,海南沉香为世人所钟爱,被誉为“沉香中的钻石”,“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因此海南省把沉香列为重点打造的“六棵树”之一。2023年9月,发布了《海南省沉香产业链创新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今年起草的《海南省沉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之一是到2027年,全省新增沉香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种植总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
澄迈县是海南省沉香产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享有“中国沉香之乡”称誉。全县目前沉香种植面积约3万亩,覆盖加乐、文儒等镇,拥有合作社18家、加工基地42家,年产值超亿元,形成从种植、加工到文旅的初步产业链。
近千年前澄迈县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着一段“奇缘”。公元1097年6月苏轼登岛首站在澄迈,1100年6月离岛北归也在澄迈,期间部分作品广为流传,如《沉香山子赋》描述沉香“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如今澄迈借“轼”聚力,开设“东坡讲堂”,已成海南文化重要品牌,为挖掘沉香文化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澄迈县,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海南三大古邑之一,正以“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富硒福地”的生态底蕴与“千年英雄”苏轼的文化遗韵,深耕沉香产业,擘画全产业链发展蓝图。
2024年12月12日,可信沉香数字生态项目在澄迈县签约,落户澄迈县永发镇博厚古村。项目依托可信版权链技术,为沉香产业提供全方位的版权保护和服务,推动沉香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博厚古村作为拥有独特火山风貌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将为沉香产业的发展提供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
2024年12月下旬,澄迈县加乐镇政府与海南富银香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沉香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沉香产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变。目前加乐镇沉香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成立了6家沉香种植及专业加工合作社,建成沉香移植、套种、新植、造香等示范基地。
2025年2月17日,“澄迈县文儒镇沉香小镇”招投标正式对外发布“沉香之约”,计划投资百亿元资金,建设沉香产业三产融合国内标杆型项目——海南国际沉香产业园(“三园一中心”沉香种植园、国际沉香产业园、康养医养园、沉香国际贸易会展中心),涵盖会展中心、博物馆、仓储物流等13项功能板块,旨在打造集科研、交易、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高地。
为落实海南省沉香发展既定目标,澄迈县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三个三”发展目标:3年内实现信用贷款覆盖80%种植户、种植面积扩至4.2万亩、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库等三大突破;通过“一树一证”溯源认证、互联网营销体系、数字资产交易等三项创新,打通产业堵点;打造沉香特色小镇、区域公共品牌、精品旅游路线三张名片,延伸价值链。
为促进沉香产业发展,澄迈县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种植推广+技术支撑+商品流通”。在种植推广上,无偿提供苗木给林农种植,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沉香产业。在技术支撑上,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沉香种植及成品加工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不断提升沉香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商品流通上,搭建了销售交易平台,打破销售地域限制,扩大品牌影响力。
金融支持成为关键抓手。澄迈联合金融机构设立20亿元授信专项资金,推出“普惠金融+产业”模式,确保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达80%,并创新推出沉香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计划依托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推动转口贸易,助力沉香产品走向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