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4 17:52:00 股吧网页版
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预计保持30%增速 市场需求与车企战略均面临结构性变化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钱佳滢

  5月1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里斯战略咨询联合发布《新物种新理念新趋势——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2024-2025)》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维持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预计达1650万辆,增速保持30%,国内市场渗透率突破55%。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增换购需求逐渐成为了核心驱动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需求将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这并不意味着“有没有”的需求已经完全被覆盖。报告显示,受制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售后维修难等障碍,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仍有约10%的差距。

  “行业进入了‘技术普惠’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加速向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尤其是插混、增程这类对充电基础设施依赖不强的车型,在下沉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师建华介绍,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达63%,是一、二线城市增速的1.6倍。

  在“好不好”的需求层面,新兴技术成为竞争焦点。在师建华看来,AI座舱已颠覆用户体验,智能底盘正成为新兴热点。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中旬,已有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超20家车企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赋能为出行体验带来更多想象。

  此外,随着L2级组合驾驶辅助的加速渗透,消费者对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需求也逐渐增长。根据报告调查结果,近30%的消费者愿意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支付1万元以上。同时,安全已成为辅助驾驶功能关注与发展的核心。

  从消费者群体角度分析,Z世代对“好不好”的兴趣尤其高涨。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指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Z世代的消费心理将成为新能源企业未来持续增长的关键。

  “Z世代人口规模约2.5亿,消费规模约5.97万亿。这个群体成长于多元开放、经济腾飞、科技崛起的快增长时代,成熟于老龄化严重、人口负增长的慢增长时代,造就了Z世代‘追新又理性’的独特消费观。”何松松分析道。

  报告指出,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相对更低,超七成Z世代消费者认为当前纯电车的主流续航里程(500km左右)已能够满足出行需求。此外,组合驾驶辅助也已成为Z世代购车决策中的重要一环,近九成Z世代消费者对该功能有付费意愿。

  新能源下半场:车企如何突围?

  新能源车企发展进入下半场,何松松表示,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认知革命。“车企需以技术领先为基、场景化为矛、年轻化为锚,在‘心智争夺战’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车企如何在这场“心智之争”中突围?报告提出了两大战略建议。

  一是开创新品类,基于消费者对品类的分化逻辑及关注因素识别和把握心智空缺。在新能源时代,汽车可以实现的新造型、新功能、新场景更多,车企应聚焦细分场景,例如家庭出行、年轻悦己等,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二是加速出海,依托全球品牌更高的心智势能,反哺中国市场的势能和销售。何松松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掌握了关键新能源技术,其中三电、智驾专利在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更多自主车企将与传统燃油巨头深化合作,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合资主导者”。

  在“心智之争”之外,何松松也对车企面临的“市场之争”“技术之争”进行了剖析。从市场的地域特征看,南北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不同的偏好。在北方市场,由于冬季极端低温气候会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具有“平常用电,冬天用油”优势的插混、增程便成为了北方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而在南方市场,纯电将成为撬动南方下沉市场的主流能源形式。

  应对“技术之争”,何松松指出,芯片、算法、数据等智能汽车“新三大件”是关键。“随着新能源革命进入高潮,消费者由关注性能转变为了关注智能。但技术领先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堆叠,而是要基于超级智能和超级功能这两大方向,将技术领先转化为品类领先,才能真正实现溢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