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 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公布,根据立法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共14件,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共23件。南都记者关注到,生态环境法典、检察公益诉讼法均列入计划初次审议法律案,而对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项目,立法计划称将由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视情安排审议。
生态环境法典、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初次审议项目
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共14件,分别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改)、民营经济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 (修改)、原子能法(已通过)、仲裁法(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修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家公园法、海商法(修改)、法治宣传教育法、渔业法(修改)、金融稳定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共23件,分别为生态环境法典、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社会救助法、托育服务法、检察公益诉讼法、企业破产法 (修改) 、招标投标法 (修改)、农业法 (修改) 、民用航空法 (修改) 、中国人民银行法 (修改)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修改)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修改)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 (修改)、食品安全法 (修改)、监狱法 (修改)、国家赔偿法 (修改)、网络安全法 (修改)、对外贸易法 (修改)。
上述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中,我国第二部法典——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已于4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立法计划称,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后,将适时进行分拆审议,修改完善。
此外,立法计划中,备受关注的检察公益诉讼法也列入初次审议法律案,这部法律曾于去年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中的“预备审议项目”,立法进程正稳步推进。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曾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称,希望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中,通过案件范围的规定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仅通过单行法授权导致的受案范围分散、不成系统等问题。同时,公共利益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出发,立法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也需要制定一部面向未来的法律,需要为司法实践留下一定空间。
抓紧调研起草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项目,视情安排审议
近年来,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我国持续完善相关制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进展也备受关注。
例如,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我国还颁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自动驾驶、低空经济、航天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计划中,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曾被列入“预备审议项目”。最新公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也在“预备审议项目”中提出,治理网络违法行为和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项目,由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视情安排审议。
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完善合宪性审查
立法计划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系统推进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通过报告反映宪法实施情况和监督宪法实施情况。完善合宪性审查制度,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在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对所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加强涉宪性问题研究。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采取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实施好修改后的监督法,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推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发挥在保证宪法法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在加强备案审查方面,立法计划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细化完善审查标准。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法律实施,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工作。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加强同有关机关的协调联动,形成备案审查制度合力。积极探索在备案审查中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工作机制。召开备案审查工作培训会,开展案例交流指导,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平台。
此外,立法计划还提出,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指导,研究制定关于探索区域协同立法的指导性文件。结合地方人大工作需求, 在立法计划编制、法规备案审查、立法理论研究、立法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交流。精选地方立法典型事例编发法制工作简报,增进地方立法经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