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缓和后,全球债市定价逻辑切换,债券长端收益率快速上行,债市回调压力加大。
业内人士建议,当前投资者应适度控制久期,择机调整资产配置,短债基金和短期理财产品或成稳健选择;持有美元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则需警惕汇率波动与资本利得双重损失。
债券市场定价逻辑切换
过去两个月,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波动让债市上演“过山车”行情。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债市定价逻辑出现反转,收益率快速上行。
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我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9225%,而此前一个月徘徊在1.85%附近。与此同时,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至4.4492%。
多位债市交易员声称,近期做交易就像坐“过山车”。一名交易员说:“市场变化之快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分析认为,贸易摩擦有所缓解的预期推升了市场风险偏好,高收益资产吸引力增强。“当前,市场正逐步切换定价逻辑。权益市场上涨态势明显,债市回调压力加剧,长端和超长端收益率快速上行。”
债市交易应保持谨慎
当前,债市走势仍将受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牵引,中短端利率区间波动加剧,长端调整压力犹存。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投资者应合理控制久期,关注资金面变化,阶段性保持谨慎态度。
谭逸鸣认为,当前资金利率中枢稳定,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中短端债券仍具支撑。然而,伴随外部风险缓释、出口预期修复及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长端债券或面临波动调整压力,短期内收益率曲线或呈现陡峭化走势。
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还需高度注意资金面对市场的扰动。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表示,近年来债市调整时点往往出现在降准降息政策落地之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降息后,资金利率未降反升,短端利率上行并向长端传导;二是降准降息后,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信贷扩张预期升温,推动经济修复预期上升。
“本轮降准降息落地后,实际资金面的变化将成为5月债市表现的关键因素,需重点关注短端和存单利率的波动情况。”李一爽认为。
择机调整资产配置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及美债收益率上行,持有美债基金或美元理财的投资者正面临双重冲击。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还应关注汇率波动及债券价格变化,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以规避潜在风险。
分析来看,一方面,人民币近期大幅升值,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面临汇率损失;另一方面,美债收益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持有美债基金的投资者将承受资本利得损失。此前有不少投资者看中相对较高的票面利率,选择美元理财和美债基金,但目前因汇率波动及债券价格下跌,实际收益已显著缩水。
对于持有人民币债券基金的投资者而言,业内人士建议,近期可优先选择短债基金。这是因为,短债基金受降准降息利好影响更为直接,短久期债券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收益较为稳健。
对于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由于其底层资产多为债券,业内人士建议可关注短期理财产品,以降低久期风险,减少债市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