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发的FOF(基金中基金)屡现爆款,今年以来新发总规模已超过2024年与2023年全年。业内指出FOF近年出现多资产配置趋势与被动化投资趋势两大投资趋势,或将成为连接居民储蓄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
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统计,至5月13日记者发稿时为止,今年以来共有20只FOF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为230.31亿元(部分新成立的FOF尚未公布发行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的113亿元,同时也超过2023年全年的229.85亿元。其中,混合型FOF有10只,6只为债券型FOF,4只为养老目标FOF。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新成立的FOF数量只增加了2只,但规模同比增长了448.62%。此外,有5只FOF已启动发行;近40家公募上报了56只FOF,其中12只已获批,33只已受理,11只已报会。
今年以来成立的FOF基金也出现了不少爆款。例如,4月中下旬成立的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发行规模均超过20亿元,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混合(FOF)规模超过36亿元;此前成立的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发行规模高达60.01亿元,华夏聚益优选三个月持有债券(FOF)、平安盈弘6个月持有债券(FOF)、银华华丰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等规模超过10亿元。
产品表现方面,FOF今年以来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25%,部分产品跑赢基准收益。渤海汇金优选进取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A、工银养老2050A、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A等17只FOF今年以来收益率超5%,14只FOF至少跑赢同期基准收益率5个百分点。从成立以来的表现看,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持有(FOF)A、兴全安泰平衡养老三年持有(FOF)A等3只产品成立至今的收益率超50%,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FOF)A、嘉实养老2050混合(FOF)A、工银养老2035A等46只FOF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20%。
公募FOF凭借其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分散特性,已成为投资者优化投资组合的重要工具。
中信建投金工及基金研究团队姚紫薇表示,新发FOF投资范围越来越体现多资产配置的特征,除了权益类和固收类基金以外,还包括商品基金、QDII基金、香港互认基金、公募REITs等多种类别,更有助于FOF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近一年FOF资产配置的特征出现了多资产配置趋势与被动化投资趋势两大投资趋势。随着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可用于多资产配置的工具也日益增多,为FOF投资带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近两年海外市场,以及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市场投资热度高涨,也推动了FOF多元化配置的进程。随着被动化投资趋势的发展,公募FOF也越来越多地利用指数基金进行资产配置,这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泰山基金发展研究院指出,FOF的核心优势包括“专业筛选”,即FOF管理人通过定量+定性分析筛选优质基金(如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二次分散”,即使底层资产为股票型基金,FOF可通过不同风格(价值/成长)、不同管理人的组合进一步分散风险;“长期导向”,FOF产品的封闭期设计将减少短期申赎冲击。总体来看,资产配置与FOF通过分散风险、纪律化投资和长期持有,将短期投机性资金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本。“这一逻辑需要政策(税收、产品创新)、机构(投顾服务)和投资者(长期主义)三方协同,最终实现‘资金端长期化—投资端专业化—市场端稳定化’的正向循环。”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FOF或将成为连接居民储蓄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