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13日电(高少华、周西仑、赵飞音叶)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12日在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IP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半导体IP本土化探索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依托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及产业链协同,中国半导体IP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半导体IP作为芯片产业链的上游,是驱动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芯片设计企业快速迭代研发与成本控制需求,半导体IP行业应运而生。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智能设备与网络技术的迭代升级,半导体IP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到84.9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78%,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
中经社上海总部行业洞察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半导体IP业务相关企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作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重要的策源地,拥有大陆地区近三分之一的半导体IP企业。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潘海平(左),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党委书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微(右)共同发布《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IP行业正在经历技术革新与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特别是新工艺技术的涌现、芯粒(Chiplet)技术变革以及国产化替代浪潮、产业生态竞争等,对IP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工艺节点技术正在推进半导体先进制程演进,芯粒将驱动IP产品化与高效复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结构(RISC-V)开源模式为国产半导体发展创造了新机会,接口IP将引领半导体IP行业持续扩容。据预测,到2029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43.5亿美元,其中接口IP凭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国产半导体IP企业芯耀辉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曾克强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模型,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大模型参数量的指数级增长直接驱动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提升。接口IP是AI算力的“隐形支柱”,技术迭代速度将超越摩尔定律。未来十年,接口IP将定义AI芯片的竞争力,它决定着算力的传输效率与系统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高速接口IP已经成为市场需求最迫切、增长最迅速的关键领域。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半导体IP市场仍以安谋(ARM)、新思(Synopsys)等国际巨头主导。尽管中国市场半导体IP需求占比近30%,但本土IP自给率仅为8.52%,自给水平较低。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细分市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并且不断加快自主研发步伐,积极突破技术瓶颈,但受制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积累、生态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芯片设计复杂度与研发成本的指数级攀升,近年来,国内半导体IP厂商正加速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体系。构建“IP-芯片-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成为国产半导体IP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为更好推进国产半导体IP产业健康发展,报告建议,针对国产半导体IP自给率较低的关键痛点,亟需构建政策支持组合拳;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与生态共建,鼓励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企业与IP厂商深度协同,打造“IP-芯片-终端”一体化生态;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