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展开讨论。
《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全书共约350万字,收录了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自2007年至2024年间的388篇学术与评论文章,系统展现其在资本市场研究中的深刻洞察。该书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探讨金融结构、金融强国等关键议题,也涵盖对宏观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独到见解。
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推进其改革与发展是重要研究主题。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希望《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为完善市场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研讨环节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问题已成为主导资本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资本市场发展应将预期因素纳入分析、监测体系,把预期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落实到体制机制层面。当前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不仅要注重供需平衡调控,更要重视预期管理和引导,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与稳股市、稳经济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百年变局下,资本市场需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要为创新企业匹配长期、耐心与容错资本,要提供适配养老资产。资本市场改革一是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政府资金优势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容错资本”。二是金融机构要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强化中介功能,打造国际竞争力市场。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法治精神,推动资本市场迈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