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实习生王梓欣杭州报道
杭州最早以文旅闻名,近期又因科创爆火,但一直以来,杭州的社消零总额和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存在反差,直观看就是“杭州赚钱不在杭州花”。

今年一季度,杭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75亿元,同比增长6.3%,继续排名第十,稳定成为全国消费十强城市的守门员,在长三角落后于上海、南京、苏州。
不过,杭州早在2022年人均年消费就已超过上海,成为全国“最会花钱”的城市。2024年杭州市人均消费支出为52996元,再次超越上海,成为人均消费最高的城市。
“杭州赚钱不在杭州花”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作为重要消费载体的杭州各大商圈能否通过焕新改造,以二次元、科技等符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元素,带动杭州消费进一步弯道超车?
在受访专家看来,长期以来,杭州人消费意愿在全国并不是最高,同时杭州很多高端消费外溢到上海,加上高端消费载体不足,造成杭州人均消费高但城市社消零总额相对较低。未来,杭州可以结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优势,让国内外的年轻人来杭州消费,还需要把本地消费的潜力发挥出来,进一步支撑杭州城市消费品牌的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走访杭州典型商圈了解到,杭州近年来重点推进商圈焕新改造,融合二次元、人工智能等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新元素,进一步将本地产业和消费融合,重点建设“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品牌。不过,面对上海的消费虹吸,苏州、南京的消费分流,杭州突出差异化消费建设仍需长期主义,消费环境也需要持续优化。
杭州赚钱为何不在杭州花?
杭州早在2022年就成为全国“最会花钱”的城市。
不止杭州,浙江全省也是全国“最会花钱”的省(区)。今年一季度,浙江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7681元)高4878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省(区)第1位,仅次于上海、北京。
2024年,杭州全市社消零总额为7884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十,2024年杭州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777元,排在全国城市第六。
在长三角区域内,2024年,杭州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苏州、南京差距不大,社消零总额却与这两座城市有着明显差距。直观看,杭州周边有上海、宁波等多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高端消费外溢、消费市场辐射范围有限。
将视野放在全国,和西南两座消费重镇重庆、成都相比,杭州居民的消费意愿相比较弱。2024年,重庆、成都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713元、34325元,分别为全国十大消费城市的第九、第十位,但同期,重庆、成都的社消零总额分别为15677.37亿元、10327.1亿元,分别位列全国城市第二、第六位。
进一步看,杭州消费拖后腿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对消费带动不足、居民负债率较高、高端消费场景不足等。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人均消费高但城市社消零总额相对较低,背后原因一是浙江人本身有投资置业的传统,消费意愿在全国并不是最高。二是杭州很多高端消费外溢到上海,加上周边的宁波、南京等城市都会带来消费的分流,杭州较难成为高度集中的区域消费中心。此外,杭州的高端消费供给相对较少,消费的商业价值没有明确凸显出来。
今年1月9日,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专题调研全市稳外贸、促消费工作,他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和“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打好稳外贸、促消费系列组合拳。
今年年初出台的《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至202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9000亿元,增速与GDP增长保持同步的目标,同时提出八大行动,打造现代商贸流通强市、全国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城市、国际购物天堂、世界美食名城、国际会展之都、新电商之都、七彩夜杭州、服务消费标杆城市。
2024年年底,香奈儿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全球首发大秀,今年3月8日,香奈儿又在杭州举办全球首发“可可小姐乐园”美妆线下快闪活动。
曾刚建议,杭州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错,近年来政府花了很多功夫推动产业升级,但这种产业升级还没有延伸到消费端,慢慢需要调整观念,从消费端重新看待产业升级、营造城市的消费意识,从生产网络延伸到消费网络,在高端消费方面做出更好表现。例如,杭州定位建设“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品牌,“购物天堂”定位可以结合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优势,让国内外的年轻人来杭州消费,特别是杭州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未来需要用好这些资源,由文旅拓展到更多的消费领域。
曾刚表示,杭州还需要把本地消费的潜力发挥出来,虽然很多产品不一定在杭州生产,但可以在杭州首发、首展,将个案积累起来变成消费的网络和平台。消费市场起来了,进一步支撑杭州城市消费品牌的发展,就像巴黎不一定生产时尚产品,但形成了强大的“时尚之都”品牌。此外,杭州可以进一步发展数字产业的新兴设计,面向当前年轻人的新型消费方式,杭州可以在其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传统商圈面向年轻人“爆改”
商圈改造是杭州正在推进的课题。2024年以来,杭州零售商业市场不断升级,首发首店密集“上新”,二次元、谷子店等新业态新模式密集出现。
“杭州是不是想做二次元主题的城市?我发现最近谷子店突然开了很多,而且有很多的谷子店都只做那几个最热门的IP 。”一位杭州大学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谷子”是英文“Goods”的音译,指的是动漫、游戏、小说等版权作品的周边商品。

(杭州大厦中央商城谷子店引导广告,拍摄/柳宁馨)
今年“五一”期间,不少传统商圈推出二次元、科技市集等多样活动。
湖滨商圈联动湖滨银泰in77、工联CC等消费地标,推出蜡笔小新35周年原画全球首展、二次元主题首发快闪等活动;武林商圈中,嘉里中心开展The Monsters森林秘密基地LABUBU全国首展,还有全球首场LABUBU无人机大秀;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则在“五一”期间举办“AI消费者嘉年华”,开展AI科技市集,AI调酒、AI歌曲创作等活动。
杭州传统商业集聚地武林商圈着重提出大力发展IP经济、首发经济、“谷子经济”等。在武林商圈,杭州大厦中央商城正在积极拥抱二次元,在传统的奢侈品店铺之外,一个1.5万平方米的二次元街区在地下2层建设完成,多家“谷子店”相继开业,大多为杭州首店。
Goodsbus谷子集合店是今年5月1日刚开业的二次元店铺,店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店铺刚开业两周,赶上“五一”假期生意刚有起色,未来还会举行二次元相关的活动,进一步吸引顾客。

(杭州大厦内的谷子店,拍摄/柳宁馨)
刺猿虫动漫手办周边专卖店店主吴宁自身也是老二次元,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刺猿虫目前全国12家店,上海有4家,杭州这家去年10月开业,是杭州首店。“上海的二次元氛围比杭州浓,很多老店都有快20年历史。从2023年开始,杭州二次元街区快速兴起,很多商场逐渐把加入二次元街区元素作为标配,此前商圈纯靠奢侈品店铺太单一,也不太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在一些二次元店铺中,有年轻人结伴选购,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在货架前挑选。吴宁表示,杭州中心还专门留出漫展区、集市区,免费给二次元爱好者卖家提供摊位,形成线下二手交易市场,这类集市能够给周边的店铺引流。
杭州的湖滨商圈是二次元的老牌集聚地,不过,对于这边的消费体验,不少消费者常有诟病。
“我经常会在周末逛一些谷子店,但是现在渐渐不去杭州湖滨银泰in77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商圈环境的设计有些陈旧,密闭空间中有几层楼非常闷热,进去马上就要窒息。之前买谷频率最高的时候,我一个月去好几次,最近不太去了。”杭州二次元爱好者李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与浙江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的商圈集聚特征比较明显,辐射范围比较大,地铁坐到龙翔桥、武林广场站周围,感觉自己被巨大的人潮和声浪时刻笼罩着。浙江省内其他城市例如宁波,虽然也有天一广场、宁波万象城等商圈,但从热闹繁华程度上来说,和杭州完全无法比较。”一位在杭州读大学的宁波年轻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走访下来,年轻消费者认为杭州商圈的优势则在于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品牌集中度高,但对于杭州商圈主要诟病在于商圈内部空间封闭、松弛感不够,人流量大、排队时间长,同时部分商业区过大易造成往返不便。
今年4月,《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公开稿对外发布,杭州城市更新对象包括活力不足的传统商圈等六大类,将片区式整体更新模式作为下阶段全面推进更新行动的主要抓手。
杭州市上城区正推进湖滨片区城市更新,实现功能业态再焕新、交通流线再完善、空间形态再优化、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再加强,把“商业盒子”变为步行友好、开放活力的街区。
(应受访者要求,吴宁、李雪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