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广东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835万家,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在存量竞争与增量开拓的双重挑战下,如何推动1900万市场主体从 “红海” 突围、向 “蓝海”进军?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要素成本优势边际递减,如何激发市场活力?
5月12日,广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若干措施》以12条具体政策给出答案——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码外资支持政策、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四大核心抓手,为市场主体注入确定性发展动能。
这场由广东省商务厅、省委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解读的政策发布会,释放出明确且积极的信号: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持续攀升的关键节点,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正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解题思路,以激发市场活力破题,积极推动“有效市场”建设,为发展注入确定性动能。
钱、地、人三要素定向倾斜
判断一个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市场活力程度,主要看真金白银投向哪里、优质土地拨向哪里、精英人才招向哪里。
《若干措施》一一作了说明:资金方面,政府的资金率先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土地方面,优质土地应保尽保,基础较好、集中成片以及其他重要的工业用地纳入工业用地控制线管控,保障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空间需求,新一轮政策专项预留不少于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制造、开源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人才方面,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大力招引创新创业人才,对高精尖缺和前沿赛道领域重点人才实行“一人申请,全家落户”等支持政策。
资源要素的定向倾斜,将为经营主体激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 “硬核支撑”。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实施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对特别重大的产业招引项目,结合产业特点依法依规制定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这些重点产业领域,广东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进一步夯实广东制造业当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
风向标确立后,投入多少资金、资金如何被使用,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要素流动、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机制的重要一步。
在支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银行贷款,省财政按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5%进行贴息,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同时明确提出要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推动广东省每年政府性担保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张劲松认为,这些真金白银的惠企措施,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企业在广东发展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在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方面,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透露,省级财政计划三年内安排超百亿元资金,通过贴息和融资担保在融资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提供支持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支持对象更精准的贴息政策,和扩面增量、代偿补偿、降费奖补的融资担保。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透露,2025年初预算已安排“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人民币,此轮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相关支持力度,预计省财政3年将新增安排资金共约136亿元,其中今年内落实安排资金约45亿元。除了之前提到的加力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还有加力推进政府投资基金工作,优化奖励政策招引外资,激励市县投资促进工作。
“外资信任票”+场景创新
如何以点带面,盘活1900万家经营主体,创造更多增量?吸引外资,创造场景,将成为重要破局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将近6000亿美元,外资企业总数仅占全省企业的3%左右,却贡献了全省1/4左右的税收和1/3左右的进出口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经济大省。
《若干措施》再度加码,以真金白银强化“外资信任票”,明确提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等支持政策,对属于中国区总部、亚太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的跨国公司总部给予最高8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奖励;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民币资助,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再叠加给予最高5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奖励。
外资引入是为经营主体注入全球资源的 “源头活水”,应用场景创新则是让这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转化器”。
外资企业带来的前沿技术、全球研发能力与广东庞大的产业需求相遇,将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完成技术落地、产品迭代与市场推广的步骤。应用场景的开放与创新,又为内外资企业提供了技术落地的试验田,增强其在粤投资信心。
《若干措施》中提到,要推动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设立城市级实景测试场,每年建成 20个以上区域特色场景、100个以上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场景,加快形成大规模商业应用。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董文忠表示,应用场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和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重要途径。外资技术的输入和内部产业的优化如同为产业生态注入 “创新基因”,场景创新转化则是 “基因表达” 的培育土壤。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试验田”到“新模范”,广东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链路在于,既让全球资源在本土场景中释放价值,又以场景优势反哺内外资吸引力,形成 “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引开放” 的双向赋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