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3 22:25:09 股吧网页版
“双碳”人才缺口近百万 人社部标识绿色职业137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也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实现绿色转型需要人才力量,“十四五”期间,“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

  5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活动周将持续至5月17日。截至目前,人社部已标识绿色职业137个。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标识134个,2024年7月发布的《关于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标识3个。职业教育能否抓住机遇,将绿色技能融入其中,进而实现“弯道超车”?

  绿色技能职位需求占比达22.4%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近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赢未来:职业教育绿色技能提升计划媒体交流会”在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人社部交通类教指委汽车技术分委会秘书长、北京市技工院校核心教研组副组长戴庆海在会上介绍,“双碳”领域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十四五”期间,“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人员缺口巨大。

  “目前掌握绿色技能的人才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根据美国领英发布的《全球绿色技能报告》,当前全球拥有绿色技能的人才占比约为12.3%,然而市场对绿色技能职位的需求占比却达22.4%。”戴庆海表示。

  绿色职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早在2022年,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将绿色低碳导向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国民教育体系。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主任刁文表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扮演着奠基与赋能的关键角色。但目前绿色低碳的通识教育仍处于持续普及的阶段,通识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为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刁文指出,当前通识教育推广的一大挑战在于师资,教师自身往往存在知识盲区,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与绿色低碳理念之间跨度较大。开发趣味性强、门槛低且利于二次传播的通识读本及相关培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相较而言,职业教育在绿色发展中更侧重于市场需求的直接对接,核心在于拓展“绿色职业”和培育“绿色技能”。

  戴庆海认为,所谓“绿色职业”,其主要工作职责聚焦于实现降本增效、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等目标。顺应这一趋势,自2021年起,人社部在新版职业大典中首次增设“碳排放管理员”,此后又陆续加入了“碳汇计算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十余种新兴绿色职业。截至目前,国家明确标识的绿色职业类型已达137个。

  在“绿色技能”层面,职业教育更强调其“企业和行业导向”。刁文认为,职业教育中的绿色技能培养应以“应用场景”为核心。“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单纯掌握某项前瞻性或孤立的绿色技能,并不足以确保顺利就业。目前来看,仅凭单一绿色技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他建议,更有效的方式是将绿色技能有机融入学生现有的职业技能体系,形成复合优势。

  地方探索绿色职业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首批“双高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近些年正因地制宜探索汽车、航海、土木、机械等专业的绿色职业人才培养。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务处教学科科长、副教授叶陈勇介绍,从2019年8月起,汽车学院先后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小鹏、小米等八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联合签订了人才定制培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协议,大力开展了新能源汽车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打造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示范园,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师职业资格证与企业培训师证的双认证,让企业导师进校园等措施,确保了新能源汽车新设备、新规范、新技术及时入校园。教学资源和教师的能力,始终保持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和前瞻性。

  “近些年来,我校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以2021级理想汽车‘扬帆计划’订单班为例,订单班为42名学生,通过企业认证的考核率为100%,理想的门店实习录取达到33人,占比达到78.6%。其余学生除少部分专升本以外,基本被其他汽车企业高薪录取。”叶陈勇表示。

  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该如何提升对绿色技能的兴趣以及对绿色职业的接受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吉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学生就业意向与院校三年教学规划存在密切关联。教学体系对学生专业稳定性及未来职业持续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若学校采用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开展专业教育,学生将充分熟悉就业环境,对于绿色职业也更容易接受。当前多数院校已实施企业认知前置环节,这与传统"先理论后实践"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学生职业稳定性与产业领域的具体发展态势存在直接关联,这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叶陈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为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产生了订单班培养机制,该模式历经多年实践已形成成熟运作体系。校企共同组建订单班,共育学生,进行动态考核,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现行培养方案实施路径是学生完成入学注册后,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委员会开展生源遴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入校举办专项宣讲会,向候选学生全面披露岗位职责、职业发展通道及薪酬福利体系等核心信息。在选拔考核机制层面,企业设定严格准入标准,学员需通过企业理论和技能考核方可获得订单班入学资格。

  “此项制度不仅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更需校企双方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从多年人才培养成效分析,订单班仍保持较高吸引力,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定向培养课程体系具有行业前沿性与技术纵深性;其二,标准化技能实训体系确保职业能力达标;其三,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稳定性、岗位起薪水平及职业发展空间优于福建省内同类院校非订单班。”叶陈勇表示。

  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当下,职业教育需深刻认识并发挥其“职业性”特点,即从各行各业的实际职业需求出发,而非仅限于“双碳”领域。吉利表示,尽管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绿色职业占比仅约8.1%,但绿色理念应渗透到所有职业中,只是不同职业的绿色化“形式”可以有所差异。

  职业教育的绿色发展还必须兼顾“产业特性”和“区域特征”。贵州省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煤炭作为毕节地区重要经济基础,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仍将发挥经济作用。戴庆海表示,当地煤矿人才年需求近万,但现有学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需求,人才缺口显著。毕节近年来积极推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希望吸引更多的掌握绿色技能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由于当地职业教师的绿色素养有待提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24年开展“赢未来:职业教育绿色技能提升计划”项目试点,并与毕节市教育局合作开展毕节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该计划通过遴选140余名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构建了一支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代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的煤矿开采教学正在朝无人化开采、智能化升级、可持续发展延伸。我们采纳了多位专家提供的优秀教学方法。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绿色发展的兴趣和素养,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发展。”

  吉利向记者介绍,项目试点有三个环节,一是基于毕节当地人社与教育部门的良好合作基础,开发融入绿色、数字、智能内容的“微认证”,形成“绿色标准”;二是通过“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培训,推动课堂教学创新,让学生掌握绿色技能,打造“绿色课堂”;三是建立第三方认定机制,评估学生绿色技能掌握程度,实现“绿色评价”。

  “相信通过标准、课堂和评价这三个环节的联动改革,将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绿色发展。”吉利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