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伍素文广州报道
当广州经济第一区碰上高能校友圈,将催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5月12日,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代表天河招商推介会(以下简称“推介会”)在广州国际金融城举行。以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校友座谈会为契机,推介会旨在推动天河区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常态化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以“校友圈”吸引更多华南理工大学校友项目落地天河。
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多名校方人员、10家校友企业代表出席交流,天河区多个部门联合推介,为校友企业承诺最优最全服务,双方碰撞新火花、共谋新发展。而在不久前,天河与华工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这种深度“捆绑”,有望营造校友经济、校地合作的新生态。
激活高能“校友圈”
今年天河迎来建区40周年。从城市郊区到城市客厅、创新高地,天河40年来奋进突破,如今GDP达到6615亿元,占广州GDP 21.34%,连续18年领跑全市。经济腾飞的密码,离不开全市最多的市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贡献。
坐落在天河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核心的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高校,近日其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加上此前同样入选的工程学,这样的成绩在广东绝无仅有,在全国位列前列,展现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成就。
更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该校被冠以“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的各类头衔。在家电界曾走出创维黄宏生、TCL李东生、康佳陈伟荣等知名企业家,在汽车界有广汽曾庆洪、小鹏汽车何小鹏等。
华南理工大学在1999年率先提出“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超过60万。
据不完全统计,华工校友在大湾区创立或领导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超200家,孵化出高科技企业超430家。

(推介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校友圈具有天然的信任基础,容易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的乘数效应,是招商引资的“金纽带”,也是创新资源的“聚宝盆”,这也是校友经济的含金量所在。
“在天河区,我们有200余家校友企业,业务涉及汽车、家具、食品、电子信息、文化、传媒、日化、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在天河区就业。”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在推介会上表示,广大校友在天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播下事业的种子,结出甜蜜的成果,优秀校友持续涌现,成为学校最靓丽的名片,也是学校最大的骄傲和财富。
现场,广州安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顺络电子有限公司等10家华南理工大学企业代表参会,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思伟、广州市三川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捷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们正是活跃在天河的企业。
以京华科技为例子。该公司扎根天河30年,从天河软件园起步再到如今总部设在天河智慧城,已发展成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李思伟表示,天河能让企业创新形成技术迭代、场景验证、规模复制的创新路径,形成“科技研发—资本对接—产品落地—市场兑现”的完整闭环。随着“一芯一带两轴”的深化,企业有望从区域参与者升级为湾区规则的制定者。
许勇也发出号召,期待广大校友企业持续到天河区投资兴业,在天河、在五山附近扎下根,与母校和天河一同发展。
强强联手,破圈合作
华南理工大学始终与天河区同频共振。据了解,近五年来华工与天河区企业的技术合同达 9.5 亿元。天河正全力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的更新发展,校地的深度互动将为天河“12126”产业体系、广州“12218”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推介会上,天河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河科技园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局、区投资服务中心、区科工信局、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天河区区情、“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创与人才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明确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推介会还特别邀请了广州工控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政府搭台推动资源精准对接。
广州工控集团是广州市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有长期且深厚的合作。广州工控集团总经理助理骆继荣表示,天河区是广州工控战略布局的核心承载地。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在产业园区运营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交流与培养方面深化合作。
金融活水是滋养产业生态的关键。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投行部经理张宇非进行了建行金融服务赋能实体企业的汇报,他提到天河的发展与建行广州分行的事业息息相关,目前其辖内的天河支行是业务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二级分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天河支行行长施东京表示,将以优质的服务,对华工校友企业,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刘捷在介绍公司业务布局与在天河的创业经历时,就引起了在场其他企业的兴趣和咨询。会后,人员交流氛围热烈。
“政校企交流往往在不经意中就会产生很多火花,也许就能推动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天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黄凯旋说。他希望,以推介会为契机,推动校企开展更广泛更深层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校友联络机制,各个部门应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把校友资源转化为天河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
可以预见,以校友经济为黄金纽带,以高校“最强大脑”为创新引擎,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破圈合作将在这片成长高地上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