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冷寒冬”让光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亦是如此。5月13日,光伏设备板块活跃,通威股份当日股价收涨7.56%,最新总市值826.1亿元。回溯过往,通威股份备受投资者青睐,曾一度位列千亿市值股阵营中。然而如今,公司千亿市值已成过眼云烟,这背后除了行业周期的无情碾压,财报之中也可窥见公司目前的资金压力,558亿元的长期借款,超35亿元的短期借款,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已攀升至72.25%。
早已消逝的千亿市值
5月13日,通威股份高开高走,早盘期间一度封至涨停,随后公司股价打开涨停板,并保持高位震荡态势。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涨7.56%,收于18.35元/股,总市值826.1亿元,成交金额29.76亿元。
拉长时间线来看,通威股份股价曾于2024年11月6日触及32.05元/股高点,彼时,公司总市值高达1346.54亿元。不过在此之后,公司股价便开始接连震荡走低,总市值也随之不断缩水。其中,截至2024年12月27日收盘,公司总市值992.69亿元,年内首次跌破千亿关卡。
二级市场股价接连走低背后,通威股份业绩出现了明显承压。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70.39亿元,同比转亏。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年度净利亏损。
据了解,通威股份2004年3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以农业及新能源为主业。2024年,公司来自农牧业务的营业收入约为317.4亿元,同比下降10.56%;来自光伏业务的营业收入则约为597.92亿元,同比下降41.85%。
2024年年度净利亏损的情况下,通威股份2025年一季度也交出了一份亏损的“成绩单”。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59.33亿元,同比下降18.58%;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5.93亿元,同比增亏。
需要指出的是,通威股份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净利亏损背后,系光伏行业目前经历寒冬的一个缩影,行业内公司整体业绩承压明显。
长期借款攀升至558亿元
行业内卷式竞争下,从通威股份财报中也不难看出,公司目前也有着不小的债务压力。
从通威股份最新披露的两期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约18.78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短期借款继续走高,达到约35.31亿元。长期借款则从2024年末的512.44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558.02亿元。
伴随着通威股份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走高,公司财务费用也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达6.71亿元,其中利息费用约7.11亿元,利息收入约5446.73万元。
拉长时间来看,通威股份长期借款近年来也在不断攀升。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2022年一季度末、2023年一季度末、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62.11亿元、115.88亿元、221.79亿元、416.22亿元。
“长期借款增长虽能提供稳定资金来源,但会增加公司利息支出,若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可能无法覆盖利息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同时大量举债也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公司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健性的担忧,影响公司股价和声誉。”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此外,通威股份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走高。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49.57%、55.08%、70.44%。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增长至72.25%,系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从通威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方面也能看出公司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具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4.57亿元。
账上近300亿元货币资金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以及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分别约为164.48亿元、291.4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约为128.69亿元、108.5亿元。
对于货币资金变动的原因,通威股份在2025年一季报中表示,主要系融资规模扩大及引入战略投资所致。而正如公司在财报中所言,目前,通威股份也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破局”。
通威股份在3月29日披露的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增强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股份”)资本实力,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并牢牢把握光伏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巩固与提升公司在高纯晶硅产业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永祥股份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增资扩股。
具体来看,通威股份表示,本次拟以增资扩股前永祥股份股权估值270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向永祥股份合计增资不超过100亿元,预计合计取得永祥股份增资后的股权比例不超过27.03%,增资款项主要用于永祥股份偿还金融机构负债、补充流动资金等。增资扩股完成后,公司仍将直接与间接持有永祥股份持股比例不低于72.97%,永祥股份将继续纳入公司合并报表。
“光伏行业的未来仍然值得长期看好,但路径将更加复杂,竞争将更为激烈。”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光伏行业也正经历一场“由盛转卷”的周期切换。产能过剩、价格战白热化、盈利承压,是当前行业的普遍现实。
“未来几年,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不是光伏有没有前景的问题,而是谁能穿越周期、活得下来、活得更好的问题。光伏行业的主旋律,正从‘高速增长’变为‘高质量竞争’。”霍虹屹表示。
行业内卷之下,通威股份存货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货达154.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5月13日,市场有传闻称,业内正计划由硅料行业排名前六厂商来收购剩余所有硅料产能,且某头部厂商提议减产挺价,并设置了挺价的目标区间。不过,该传闻目前并未获得企业端回应。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通威股份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