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云帆上海报道 曾经“一码难求”的AI智能体Manus AI,终于向所有人敞开大门。
5月12日,Manus AI宣布,Manus正式开放使用,允许所有人注册为用户并使用其功能。
而为吸引用户积极注册,Manus表示,会向每个用户一次性赠送1000点积分,并给与每个用户每日300点积分(不能滚存,次日清空)。Manus AI称,其相当于可以要求Manus每日为每个账户执行一个免费任务。
除此之外,Manus提供了付费订阅使用权限,三类权限分别对应的订阅费用为19美元/月、39美元/月和199美元/月。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场消息称Manus AI母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于4月底完成了一轮75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估值为5亿美元,由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但蝴蝶效应官方并未证实这一消息。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若这一融资属实,其将为公司提供足够的算力支持,允许其为更多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或展开公测。
公开揭面
今年3月,AI智能体Manus AI带着神秘的面纱,凭借在多个权威AI Benchmark基准测试中的亮眼表现迅速蹿红。
初期,Manus AI采取邀请制,导致其使用权限在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在各大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使用邀请码的转售价被疯狂炒高,甚至一度飙升至1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如今,Manus AI终于揭开面纱,走到了所有人面前。
记者登录Manus AI使用界面发现,Manus AI的交互界面与普通大模型交互界面类似——其包含文字交互框,文件上传功能以及用户积分显示功能等。用户则有两个功能版本可供选择——“普通版”和“高投入”,其中“高投入”允许用户通过Manus AI调用更强大的智能模型和推理时间,以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
根据Manus AI官网展示的收费订阅内容,19美元/月的基础套餐约对应每月1900的基础使用积分和1900的限时额外积分;以此类推,39美元/月和199美元/月会员,分别能获得每月7800、39800的积分。
与免费用户相比,付费用户除了获得更多使用积分外,也能够获得更稳定的算力资源,更长的上下文交互,以及高峰时段的优先使用权。
此外,只有最高阶的199美元/月的订阅套餐能使用Manus AI提供的“高投入”版本功能。按照Manus AI的解释,19美元/月和39美元/月的套餐版本最多可以同时运行2个任务。199美元/月的套餐版本,可同时执行5个任务,并在高峰时段优先访问。
记者尝试在 Manus AI网页交互端让其完成一份“Manus重大事件时间表”整理的工作,随后记者关闭了网页。约20分钟后,记者重新打开 Manus,发现其生成了一份大小约3.1KB的.MD文件。
而通过浏览器打开该文件,其为约2000字的网页内容,主要描写了3月到5月Manus的主要进展,内容经记者人工复核也相对准确。
当然,这个任务相对来说较为“轻量级”,与普通生成式AI的实现效果没有显著区别。
记者注意到,对于以上“公测”会员收费体系,部分用户存在不满情绪。
“300点积分并不能给你一个单一任务,除非底层模型比过去好很多。”一位用户表示:“一个任务可能要耗费1000—2500的积分。”
其他用户反馈显示,当前系统每个任务平均消耗约1500积分,而平台每日赠送的积分额度难以支撑复杂任务的完成。部分“老用户”则透露自己的权益被重置。与数月前“一码难求”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用户讨论的焦点已转向功能限制和收费模式。
竞争来袭
过去一段时间Manus AI的迅速蹿红,一度令全球AI世界开始关注AI智能体潜在的商业价值。
知名创业孵化机构YC认为,Manus AI依靠其创新架构,在真正意义上将AI智能体能为人类实现的功能首次展现给了大众。
随着人气大涨,Manus AI快速乘胜追击,双管齐下推进商业化进程: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充研发团队规模,更与包括阿里云通义千问在内的行业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意图在AI智能体商业化赛道上抢占先发优势。
原本已经获得腾讯、真格基金投资的Manus AI母公司蝴蝶效应,则被曝出于4月底完成新一轮750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也提升到37亿元人民币。
然而,Manus AI掀起的AI智能体热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和新兴玩家争相入局。其中,海外AI玩家Genspark就发布了与Manus AI类似的采用混合代理(MoA)模式的AI智能体产品,并在GAIA Benchmark跑分上实现了对Manus AI的超越。
当前,全球科技巨头正加速布局AI智能体生态。海外市场方面,谷歌、OpenAI、英伟达等头部企业相继推出基于“MPC开源协议”的软件包和相关接入产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体软件生态。国内市场同样动作频频:阿里3月上线的夸克App(AI Pro版)转型为多模态智能体平台,新增“智能体中枢”功能;字节跳动推出通用智能体平台“扣子空间”;智谱AI则发布了具备深度研究能力和任务执行功能的AutoGLM沉思智能体。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来,上述多数“友商”纷纷接入了MPC开源协议。行业分析指出,该协议不仅显著提升了智能体能力扩展与跨平台协作,更有望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核心标准。随着MPC协议行业地位的巩固,也将让更多AI智能体开发商以快捷成型能力推出AI智能体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抢占用户心智。
截至目前,Manus AI仍然在使用虚拟机+混合代理的模式,且尚未官宣加入MPC阵营。在可预见的是,Manus AI还将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