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3日讯(记者梁柯志)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宣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紧随其后,5月10-11日,中美两国高级代表团在日内瓦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大幅度暂停或降低加征关税水平。此举超出外界预期,全球资本市场受利好消息刺激回归4月初点位的同时,市场也开始关注各国宏观政策节奏会否相应调整。
5月13日,香港某外资投行研究人士对财联社表示,昨日美联储部分官员对中美关税战缓和之后的经济表示乐观,认为降息的时机还可以再延后,市场也开始关注中国的政策节奏是否有变化,至少在下一轮博弈之前会否有放缓的可能。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对于这一问题,当前内地机构主流观点认为,5月7日三部委的政策属于落实4月政治局会议的战略之举,并非针对关税战的权宜之计,因此判断大概率本轮金融政策会逐步落地,包括下周即将到来的5月LPR调整窗口。
不过,对于下一轮政策,则需要“边走边看”。某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师承认,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不按常理出牌”,有点“带节奏”。
经济预期转好,政策落地迫切性下降?
5月12日两国联合声明发布之后,多家机构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都表示谨慎乐观预期。
华泰证券最新报告认为,在对等关税90天豁免期内,美国对华关税将降至40%左右,对全球关税将降至15-17%。如果芬太尼相关关税下调,对华关税则可能降至12.2%-14.7%。
华泰认为,此次美中关税战降温,去年11月以来“抢出口”推动中国出口整体表现强劲。考虑对等关税在90天“豁免期”后的不确定性,“抢出口”有望在90天窗口期内延续。
不仅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下降,短期内,抢出口和产能出海的需求有望推升中国出口,市场也有望上调2025年中国增长预期。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经贸会谈进展逻辑上会带来名义增长预期上修、狭义流动性预期下行、风险偏好上行,从而对利率形成一定上行带动。
对于降息,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5月20日即将迎来LPR调整的时机。
5月13日,多家机构宏观、银行研究人士对财联社表示,目前央行的10项政策落地大半,考虑到目前逆回购利率已经调整到位,5月LPR大概率还是会跟随下调。
节奏或微调方向不改,5月7日政策只是开始?
对于中国政策走向,郭磊认为本轮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4月底政治局会议所部署的政策方向应会继续落地。
郭磊认为,当然,4月出口数据的韧性和此次中美经贸会谈的进展可能会给政策留下更充裕的时间窗口,政策节奏不排除视经济情况做出微调。
5月7日,央行宣布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三大类10小项,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国家金监总局同日也宣布包括优化房地产融资和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等8项增量政策。
5月13日,上海某大型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本轮部分政策,如再贷款、优化和创设的政策工具预计落地本身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如果因应最新局势要调整,预计这部分的节奏变量空间会更大一些。
招商银行研究院5月13日发布报告认为,中美关税积极变化超预期,将显著减弱对中美双边贸易产生的冲击。但我国对美出口依赖度高及对美出口规模大的行业生产投资和利润修复或仍受到较大冲击,影响这些部门的就业和居民收入,仍需要针对性的企业帮扶措施。
对于下一步政策,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张静静观点更为积极,在她看来,当前国内处于低通胀环境,核心CPI较之前低出2个百分点左右。物价环境的变化,赋予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的空间。
刚刚发布的央行货币执行政策报告指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需求加快释放,将更好支撑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张静静判断在地产下行周期阶段,扩大与落实内需政策仍是支撑物价回升的源头动力。
因此,货币当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仍保持“以静制动”的策略。如果5、6月份关税冲击逐渐显现,有望推出更多“稳市场、稳预期”的逆周期政策,因此5月7日的宽松政策只是开始,并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