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不含港澳台)54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总客运量为28.5亿人次,环比减少0.3亿人次,环比下降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同比增长3.3%,同比增速比3月的2.9%有所上升。
交通运输部称,4月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客运强度是指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线路的运营效率。
2025年4月,全国共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同比增长6.80%。
分城市来看,《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4月,全国客运量增幅最高的城市是太原、苏州和佛山,同比分别上升124.75%、17.24%和15.44%,这三个城市客流大增,均是由于在过去一年中有新增轨道交通线路或新增里程。客流下降最多的城市是天水、嘉兴和文山,同比分别下降27%、9.97%和7.69%,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均为有轨电车项目。
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城轨客运量都实现正增长,只有北京客运量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1.83%。
从客运强度来看,4月,文山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低,为0.01万人次/公里日,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高,达1.54万人次/公里日。
近年来,因客流量低、补贴高等原因,多个城市的有轨电车项目遭遇发展困局。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因面临车辆备件不足的问题,从2023年2月1日起大幅缩减运行班次。当年6月1日,张江有轨电车正式停运,并在停运3天后火速拆除。2023年7月,天津开发区导轨电车1号线也进入拆除流程。2024年5月,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启动拆除程序。
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专家对记者介绍,由于审批门槛低、建设周期短、能快速拉动GDP和提升政绩等缘故,2010年之后,有轨电车在中国三、四线城市迅速崛起,包括天水、文山等地的有轨电车都在这一阶段开始规划和上马。而有轨电车装备企业为了抢夺各地市场订单,纷纷抛出以投资换市场等优渥的合作条件,为地方政府降低了前期资金压力,进一步加速了有轨电车项目的落地。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下,许多地区盲目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后期技术不成熟、客流量低、运营补贴压力大等问题。
上述专家表示,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此前有轨电车项目一直由省级政府审批即可,但近年来,有轨电车发展过程中乱象丛生,部分项目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对有轨电车提高审批级别,并制定更为严格的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