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债市逢调整配置机遇凸显,机构建议聚焦长端利率突破潜力(10年国债或再探底)与高性价比品种(城投债、二永债),子弹型组合策略占优;Q1货政报告强化流动性呵护,年内或再降准降息,银行负债成本下行与存款利率调降可期,结构性工具支撑内需扩张;中美关税谈判或于四季度末取得进展,加权关税或降至40%-50%,风险资产回暖预期升温,美元指数震荡分化,新兴货币迎升值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逢调整配置

数据来源:Choice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债市仍处多头环境。而长端利率要突破区间震荡的下沿,最关键的是基本面趋弱的显性化。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此期间可优先选择高性价比品种,抓住模糊行情中的确定性。同时如果中美关系变化,对债市形成扰动,可能都是加仓久期的机会。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
今年债市呈现几个新趋势:被动投资产品备受重视、科创债品种扩容、曲线平坦与资金倒挂、波段交易更卷。债市已经横盘三周,投资者心态依然纠结,关税谈判影响风险偏好,缓和可期、反复难免、协议艰难。货币政策上周释放的信号较为积极,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择机重启国债买卖,加上降准落地与LPR博弈,对债市尤其是短端略偏有利。操作上,资金面对短端利好相对明确,继续持有3、5年左右的城投债、二永债等品种。长端超长端的止盈盘目前看扰动有限,逢调整配置的思路不变,超长地方债有相对性价比。后续密切关注经济高频数据、关税谈判进展、LPR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
考虑当前收益率曲线形态可能会偏陡峭化,选择子弹型组合是占优的,但考虑利率整体下行空间不大,故建议在优先考虑流动性的基础上,尽量构建偏子弹型组合。如果组合规模较大,可以在子弹型基础上选择一些流动性较好的长债品种,整体建议2-3Y左右信用+4-5Y二永/5Y利率老券+少量超长地方债/活跃长端信用债+10、30Y利率,高波动位置尽量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2、Q1货政报告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主旨内容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更加积极呵护流动性,二是价格下行有赖于强化利率执行和降低综合成本,三是财政扩张有坚实基础,四是不强求货币信用投放,结构性工具为主要支撑。总结来看,短期内量在价先,短端直接受益;中期内财政、信用投放尚未更加积极之前,债市就处于有利位置,在低票息时代,资本利得更加重要,长端性价比依旧高于短端。

国泰海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唐元懋
货政报告的亮点不仅在正文,也在专栏;从一季度货政报告的几个关键线索出发,(一是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思路来看,重心在稳实体经济。二是央行再次强调债市利率风险,且有一些新提法。三是对于债市关注的国债买卖,我们认为其在流动性投放工具中的排位大概率依然偏后。)我们认为其对债市传递的信号偏谨慎,长债利率下行还需更多的催化剂。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
货币政策节奏或进入观察期,整体思路呈现总量预留、结构调整与预期引导相结合的特征。第一,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在关税冲击传导叠加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若后续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下半年央行还有可能降准降息。第二,监管层关注银行利润承压问题,新增表述“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并提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我们认为,银行存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调。第三,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消费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被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内需扩张与服务型经济的适配性正在持续提升。
3、中美谈判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即便美元走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很难撼动,因为其他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离它太遥远了。同样,美债的信用也不会轻易倒塌,毕竟美国国会不会见死不救。也就是说,美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不会面临危机,这就意味着它还不至于放下身段向中方求和。故指望今年中美就能启动谈判,或谈判能够谈成,都不太现实。中国为防范“脱钩”带来了的风险已经做了七年准备。这轮中美关税战可能只是中美之争的起始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
二季度是关键,关税谈判(大概率有)、减税(最好有)、降息(很难有)这三个需要看到至少一到两个进展。否则,市场可能要重新计入关税影响的预期。短期内,市场在暂缓预期推动下大幅反弹也是应有之义,我们建议博弈弹性的话再出口链和互联网成长,但是后者更为明确,但整体上也不要完全打消所有风险波动的可能。互联网科技成长与分红轮动依然是一个整体策略。低迷的时候更积极介入,亢奋的时候适度锁定利润,同时抓准结构性方向主线。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我们预计,一旦关税谈判启动,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可能在今年二季度末(即 6 月底)有所降低。特别是这一轮双方在 4 月 2 日后相互加征的额外关税,相当一部分有望在 6 月底后下降或取消。但更多关税的降低可能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末。我们认为,到那时,经过双方不断商谈,彼此在各种问题上的认知差距将逐渐缩小。有望在今年年底(四季度末)将关税水平逐步下调至何种程度呢?可能加权平均会下调至 40% 至 50% 之间。当然,如果再豁免一些产品,最终平均实际关税可能会略低于这一区间,但很难回到特朗普执政之前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相信中美双方未来的谈判将有助于关税水平逐步降低,但这一过程耗时较长。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
由于中美可能达成的贸易协议,市场对于美国通胀风险的定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总体而言,在整体宏观风险出现显著降温的情形下,我们可以期待风险资产的整体表现。美元指数的表现则可能较为纠结,欧元、日元由于此前已经大幅上涨,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及美元资产面临的宏观风险上升,但由于贸易协议的可能破冰,美元资产风险理论上应该出现下行,因此欧元和日元反而可能出现下行。但由于贸易风险下降,新兴市场货币则可能出现升值,因此整体美元指数可能表现波澜不惊,但外汇世界可能会出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