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3 02:08:50 股吧网页版
【世相百态】 家政服务矛盾解药在“被尊重”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王志高

  王志高

  据5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000万,却仍面临“好保姆难求”的困境。消费者抱怨“服务质量像开盲盒”,从业者苦于“低人一等”的职业标签,市场陷入“高需求与低认同”的撕裂状态。

  当下家政服务的矛盾,本质是一场“职业价值”的错位。一边是市场对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迫切需求,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一岗难求;另一边却是从业者普遍遭遇的“隐形歧视”——“不过是个保姆”的偏见根深蒂固。这种错位直接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社会轻视让从业者缺乏职业自信,流动性居高不下;而频繁换人又加剧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质疑,进一步强化偏见。破解“保姆荒”,不能只盯着“多培训”,更要解决“被尊重”的问题。

  职业尊严的缺失,正在扼杀家政业的专业潜力。在德国,养老护理员需接受三年制职业教育,其社会地位与护士相当;在日本,“介护福祉士”需通过国家考试,收入甚至超过普通白领。反观国内,尽管“河北福嫂”“八桂家政”等劳务品牌已开始推行标准化培训,但许多学员结业后仍要面对雇主的“使唤下人”式对待。上海一位养老护理员吐槽:“老人家属常当面说‘花钱雇你就要听话’,却没人问过我考了多少个专业证书。”当技能提升无法换来社会认同,职业化自然沦为空中楼阁。

  重塑家政业的尊严,需要一场全社会的“认知革命”。政策层面,不妨借鉴菲律宾“家政外交”经验,将家政服务纳入国家职业技能认证体系,让“持证上岗”成为社会共识;企业端可探索“员工制”管理模式,为从业者缴纳社保、提供晋升通道,打破“临时工”标签。而更关键的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当年轻人愿意为“整理收纳师”每小时数百元的服务买单,却对“保姆”锱铢必较时,恰恰暴露了我们对体力劳动的傲慢。试想,若雇主能像尊重医生一样尊重育儿嫂的专业建议,像配合健身教练一样配合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行业生态岂会不焕然一新?

  “保姆荒”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对劳动价值的认知狭隘。在老龄化与三孩生育政策叠加的今天,家政服务早已不是简单地“找人干活”,而是关乎民生幸福的社会刚需。与其焦虑“3000万不够用”,不如先回答: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给这3000万人应有的体面?只有当“保姆”不再被默认为“低端职业”,当从业者能自豪地说出“我是家政规划师”,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毕竟,没有尊严的职业,永远等不来春天。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