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落地,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烈的波动外溢效应。伴随风险偏好的快速回落,国际资本加速在不同区域和品种中流动,美元指数回落至100以下,且地缘纷争激烈,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正在不同领域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10年期活跃券收益率从前期的1.8%,快速震荡下行至1.6%,且持续在区间下沿运行。利率曲线方面,短端呈现扁平化特征,中长端利率走势相对平稳。
全球经济发展前景扑朔迷离
从特朗普的政策组合看,掀起全球“关税战”之后,重点开始转向“对等关税”政策落地,给包括盟友在内的贸易伙伴施加较大的谈判压力,接着,美国对多数国家宣布“90天关税豁免”,并开始推进双边谈判,同时释放一些信号,表示中美谈判展开后可大幅降低关税。中国快速反击后,欧洲也表示会考虑反制手段。从最新的消息看,英美已敲定协议框架,但是相关发言人表示这并不具备较大意义的“范本效应”。总体看,未来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较低,发展路径依旧扑朔迷离。近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10国再次召开会议,同意通过启动一项新的贷款机制来加强地区金融安全网。
笔者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将处于贸易谈判窗口期。区域合作能否回归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中较大的看点。

图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
国内政策逐步落地
随着美元指数的下行,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金融稳定、汇率稳定与降低国内融资成本相互约束,不过压力最大的时段已经过去。国新办5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一揽子金融政策。笔者认为,在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政策精神后,本次发布会拉开了政策落地的序幕。从货币政策的精准发力,到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稳定,再到稳定资本市场增强活力,政策力度较大,创新较多,且部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市场预期,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关税谈判进展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待观察,后续投资者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实施对关税负面影响的对冲效果。?
关注美联储降息路径
5月美联储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0%,符合市场预期,另外,继续按照上次会议确立的速度进行缩表。总体看,美联储警示了关税带来的潜在的滞胀风险,并再次明确“不确定性增加”,明确释放观望情绪。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指责”并未动摇其相对鹰派的立场。

图为10年期国债和CRB现货指数走势
对美联储来说,通胀与就业是决定政策发展方向的核心指标。
从去年开始,美国经济就处在“滞”与“胀”的纠结中。从周期角度看,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实体经济逐步从过热进入衰退阶段,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更增加了物价成本及远期预期,从中期维度看,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潜在影响较明显。虽然当前在拉高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支撑下,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但未来数据断崖式下跌的风险正在累积。届时,美联储降息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的事件。
近期国内政策“组合拳”落地,央行再次强化逆周期调节,除了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外,还推出了更多的扩张信用的工具。比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增加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从市场供应看,预计5月和8月为发债高峰期,单月发债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元。在政策一致性基调下,除了已经落地的降准降息外,可以期待央行择机进行国债操作、通过OMO提供充裕流动性等。此外,当前全球金融环境复杂多变,汇市、债市、股市等市场的联动更值得关注。
短期看,国债市场超跌修复已完成大半,后续需等待新的驱动出现。未来1个月,债市或保持区间震荡格局,品种对冲方面,关注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策略的入场时机。
(作者单位:国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