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2 21:54:10 股吧网页版
2024年6省会人口增长“10万+”,这个西部城市跃升“第一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省会城市成为各省份人口的“定海神针”。

  截止到2025年5月12日,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有24个发布了2024年人口数据,其中23个有增量数据,22个城市人口实现上涨。

  在人口上涨的省会(首府)城市中,6个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在2024年超过10万人,其中贵阳以19.96万的人口增量排名省会城市第一,广州、合肥紧随其后。此外,也有4个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不足1.5万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省会(首府)城市人口上涨与以下多个因素有关:首先,省会城市在一省之中往往是产业、科技、资金的聚集地,能够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岗位,吸引就业人口流入;其次,省会的公共服务资源集中,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会吸引人口流入,很多省会城市自身也是高校大市;再次,在过去多年省会吸引人口流入,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最后,很多省会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适中,很多高校毕业生也愿意去省会“闯一闯”。

  不过,在未来数年之后,省会城市人口“普涨”的局面可能会结束,随着人口格局的不断演变,未来将更为考验每个省会城市的城市运营水平。

省会人口实现“普涨”

  2024年的城市人口变动之中,省会(首府)城市人口总量实现“普涨”。

  从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人口数据(且有2023年人口数据)的省会城市中,22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与此同时,2024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一边是全国人口总量下降,一边是省会人口普涨,这背后与我国城市人口流动的特征有关。

  从过往的情况看,我国的人口流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在2000年前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线城市的人口快速上涨。根据最新统计年鉴数据,北京的常住人口从1999年的1257.2万人,快速上涨到2014年的2171.1万人,15年的时间增幅高达72.7%。不过,2015年之后,北京的人口增长进入平缓期,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负增长,上海的情况也和北京类似。

  而从长沙、成都等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可以看出,2009年之前,省会(首府)城市的人口吸引力相对京沪较弱,2009年之后与京沪齐头并进,而在2015年之后,省会(首府)城市的人口增量更为突出。

  随着省会城市产业崛起,且相对于一线城市更低的房价、交通压力等,使得省会的就业、生活的性价比凸显。

  以2024年“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西安为例,根据统计公报,2024年末西安常住人口1316.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4万人。2010年,西安的常住人口为847.41万人,此后除了2021年之外每年均实现人口增长,到2024年,14年间人口增幅超过55%,这背后与西安的产业发展分不开。

  目前,西安的新质生产力正在稳步发展。2024年,西安的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2.43万辆,增长14.3%。充电桩产量62.83万个,增长26.3%。太阳能电池8180.11万千瓦,增长61.4%。3D打印设备545台,增长41.9%。集成电路圆片885.40万片,增长36.7%。

  产业发展是省会吸引人才的基础,省会的人才战略也不断迭代。以武汉为例,作为高校大市,根据统计公报,2024年武汉全年在校研究生21.76万人,比上年增长4.3%;本专科在校生119.40万人,增长2.8%。

  2024年7月,关于武汉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539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出,2017年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2018年提出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2019年推出引才留才10项创新政策,2020年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22条强化措施,2022年发布大学生“留汉20条”,2023年升级启动“学子聚汉”工程,平均每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0余万人。

  此外,省会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般相对于同省其他地级市更优。以江西省会南昌为例,2024年,南昌的16—59岁人口比重为68.2%,这一比重明显高于全国60.9%的水平,也高于江西省内第一人口大市赣州61.3%的水平。2024年,南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达到0.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跨省流动减少,省内流动增加。在这背后是省会城市就业和发展机会在增长。加上人口倾向于定居到文化背景较为接近的城市,叠加人才政策、年龄结构较年轻等多个因素,省会城市的人口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将保持强势。

为何是贵阳

  那么,未来省会人口格局的演变还有哪些特征?

  其中一个关键是,东部与中西部省会人口增长更为均衡。比如,2024年人口增量排名前7位的省会城市中,东部有两座城市,分别为广州和杭州;中部有3座城市,分别为合肥、长沙和南昌;西部有两座城市,分别为贵阳和西安。

  在这背后,与各地经济发展更为均衡密切相关。尤其是随着基建项目不断推进,中西部不断承接产业转移,使得这些地区获得较大的发展动力。其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的省会城市,人口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贵阳以19.96万人的人口增量,排名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长的第一名。根据统计年鉴,2004年,贵阳的常住人口为350.85万人,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为660.25万人。在20年的时间之内,贵阳人口增长达到309.4万人。

  发生了什么?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首先是贵阳的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较快。2024年贵阳的GDP达到5777.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

  其次,贵阳打造出了自己的王牌——“中国数谷”。根据贵阳贵安新区的数据,2024年,贵安新区打造以昇腾为核心的智算集群,算力规模达53EFLOPS,较2023年底的24EFLOPS实现翻番,智算占比超95%。存力方面,吸引了23个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集聚发展,规划标准机架超100万架。

  再次,空气质量、绿化水平、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因素,也对人口流动有重要影响。被称为“林城”的贵阳,202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5%,综合指数为2.40,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四,省会城市排名第三。此外,贵阳的28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100%,1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纳入市级河湖名录管理的107条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

  最后,贵阳每年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口增长,也与当地较高的自然人口增长分不开。尽管尚未公布202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但贵阳在2019年到202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达到8.29‰、7.62‰、6.31‰、4.62‰和4.5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贵阳的人口增长排名在省会城市中一路攀升。2022年,贵阳的人口增量为11.81万人,排名省会城市第五位;2023年,贵阳以18.25万人的人口增量高居省会城市第二位;2024年,贵阳以19.96万人的人口增量排名省会城市第一位。

  目前,省会已成为省内人口的“稳定器”,未来这一情况有可能继续保持。仍然以贵州和贵阳为例。2024年年末,贵州常住人口38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万人。扣除省会贵阳的人口增长,则贵州其他地区人口减少接近25万人。

  此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尽管省会人口“普涨”,但还需要注意不同省会的人口差别。2024年,一些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已经偏低,在22个人口增长的省会城市中,有11个人口增量不足5万人,其中4个不足1.5万人。

  目前,一些省会城市的人口也进入了自然负增长(即不考虑机械增长情况)的局面。以兰州为例,根据统计公报,兰州202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3.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万人,但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

  因此,未来数年之后,省会人口“普涨”的格局有可能发生改变,一些自然人口负增长、省份人口“腹地”不足的省会城市,可能会逐步出现人口总量负增长的情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