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周亮)5月12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表示,本次企业融资的政策更加突出财政和金融联动,省级财政计划三年内安排超百亿元资金,通过贴息和融资担保在融资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融资的撬动作用,促进企业融资量的增加和价的下降。
童士清说,在贴息方面,《若干措施》聚焦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支持力度、覆盖广度和管理精度上实现系统性突破。包括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支持力度更大。贴息比例上限从过往同类政策的20%到30%提升至35%,政策执行期内单笔贷款合同可享受不超过1年的贴息,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
二是覆盖面更广。年度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相当于广东省2024年制造业贷款增量的30%左右。同时,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贷款贴息政策,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三是支持对象更精准。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强化政策执行约束,明确贴息对象为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银行贷款,限定贷款用途主要是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方面,明确排除借新还旧、土地购置等非生产性融资需求。
童士清称,在融资担保方面,主要是在三方面发力实现量增价降:
一是通过提升政府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推动担保融资扩面增量,让银行敢贷。省级财政计划连续三年对广东省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可实现全省政府性担保机构新支持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市场主体超10万户次,带动相关企业增加营收超1500亿元,稳定和服务就业岗位约90万个。
二是通过代偿补偿,让政府性担保机构敢于担保。广东将建立代偿补偿常态化机制,对政府性担保机构需要承担代偿责任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以降低政府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增加可持续经营能力。
三是通过降费奖补,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确保政府性担保业务在现有不到1%的平均年化费率基础上进一步下降,让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低成本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