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基金运营模式、基金考核模式、基金功能发挥和投资机构建设四个方面做出部署,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为核心。
“新规在考核模式指引的层面可能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基金公司的产品策略产生重大影响。”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基准约束和盈利客户比率可能是公募考核新规影响最大的两个规则。
其中,对于三年维度跑输基准的薪酬惩罚一定程度上会约束基金风格偏离的问题;对基金公司管理层考核盈利客户比例,可能会导致押注明星产品在行情高点冲量的经营模式受到控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公募考核新规中对于费率改革以及业绩考核的部分,是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多位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在收费模式优化和业绩考核方面做出一定探索,将结合新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提升投资者体验,更好地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收费机制打破“旱涝保收”传统模式
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迅速,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3月底的约32万亿元。
但受股市波动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权益类基金近两年出现明显亏损,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短板凸显。此外,“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等痛点问题存在,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基于上述问题,《行动方案》指出要“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具体举措包括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加强透明度建设、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等等。
“推出这类浮动费率产品,是公募基金行业对收费模式的有益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的良好生态。”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此前易方达基金作为行业首批费率改革试点公司,已经推出了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近期也将上报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型浮动费率产品,按照每个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持有期的收益情况分档收取管理费。
后续易方达基金将根据相关要求,增加发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基金,进一步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广发基金认为,一方面,浮动管理费基金鼓励管理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督促基金公司向“重回报”转变;另一方面,基金行业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有助于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广发基金已在收费模式优化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研发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并为之精选投资策略和人员,匹配研究支撑及销售渠道等。”广发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鹰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公司内部强调产品对标业绩基准,强化对基准的考核;在后续的产品布局和设计中,也将继续坚持基准的标尺作用。同时,后续的投研考核,公司也会考虑将“跑赢业绩基准”和“投资者实际盈亏”纳入考核权重,并根据实际情况赋予量化指标。
百嘉基金相关负责人认为,浮动费率是公募基金一项重大的改革,百嘉基金将时刻关注此项改革的落地具体措施,在头部机构试行结束后,适时推动新发权益基金产品采用浮动费率机制。
显然,《行动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机构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绑定。通过打破过往“旱涝保收”模式,引入浮动管理费制度,将管理费与基金业绩直接挂钩,实现“多赚多收、少赚少收”,有效倒逼基金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专业价值。
完善业绩考核机制改善“重规模轻回报”行业现状
除了收费模式优化以外,《行动方案》还重点提出了“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具体举措包括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以及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
“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考核只注重利润和排名,与投资者挂钩不紧密。此次《行动方案》从制度层面设定了具体指标,系统化绑定投资者利益,明确了长周期考核以及考核标准。”业内人士表示。
易方达基金已经将净值增长率、盈利客户占比等投资业绩与投资者服务类指标纳入考核,实施考核三年、五年业绩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同时,公司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约束,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绑定。
在长期考核方面,金鹰基金建立了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同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后续将根据方案细则及实际情况,对基金经理调整等更多细节进行细化。
百嘉基金表示,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公司将结合自身情况,研究、细化对基金经理、高管人员等岗位实施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
《行动方案》提出的具体举措是公募基金行业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向,将推动行业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真正实现投资者与机构的共赢。在此模式下,客户、基金投顾及基金公司三方利益趋于一致,将有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公募基金的整体口碑。
广州投顾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通过优化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完善考核机制等举措,直面投资者长期关注的“旱涝保收”“风格漂移”等痛点问题,体现了监管部门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这一改革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驱动”转向“回报驱动”,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