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远景已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提前一年达成RE100承诺。”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The smarter E Europe)期间,远景科技集团在面向全球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中如是宣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底,远景已交付产品预计为全球避免约23.5亿吨碳排放。
正如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此前表示,新能源技术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正为全球带来新的繁荣和可持续未来,开创绿色能源文明。在碳中和道路上越走越宽的远景,正带领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全球、惠泽全球。
连续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报告》披露,远景科技集团全年运营温室气体排放为7089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碳排放基准为8.4万吨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能效、使用场内及场外可再生电力等有效举措,2024年实现碳减排约7.7万吨,占总排放基准的91%。
此外,远景将构建可持续供应链作为实现可持续战略的核心路径,通过数字化赋能和零碳技术协同,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2024年,远景核心供应商已全面接入远景方舟能碳管理系统,其中,18%核心供应商实现使用100%绿色电力供应远景产品;核心供应链100%使用绿电的目标预计将于2028年达成。
当碳足迹管理成为中国产品出海的新要求,远景也发挥自身在碳足迹方面的领导力,通过发起“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建设,携手电池、光伏等行业共建对标国际标准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等,填补“产品碳足迹”空白,助力更多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重塑价值链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已经通过法国必维集团可再生氨认证,是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
AI驱动成为新利器
远景将AI的深度学习能力注入物理世界的能源系统,重塑人类与能源的共生关系,开创一个以AI驱动实体生产力的新时代。
比如,基于AI算法与全栈技术能力的深度结合,远景建立AI风机“感知-决策-执行-进化”闭环机制,有力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与电网消纳能力实时匹配;远景储能推出交易智能体和构网智能体,推动储能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的自主、高效互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终达到一个“精妙平衡”。
此外,AI气象模型、风险控制模型、功率预测模型、电价预测模型、AI量化交易策略模型等成为新能源入市法宝,助力驱动电力市场交易革新。
关注度较高的零碳产业园方面,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表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运营蕴含着很多AI应用的机会。比如说一个零碳园区既有发电侧,也有储能侧,还有园区负荷侧,源随荷动,需要AI的技术、数字化的技术进行调控,并不断优化。
对于构网型的场景,孙捷透露,远景构网型风机和储能再叠加AI技术,可以在弱网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催生新的产业繁荣
在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看来,文明有两个车轮,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能源。
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张雷提出,中国新能源技术可以助力人类在未来数十年,将全球能源增加10倍、单位成本下降90%,催生新的产业繁荣,为人类发展打开新空间,推动文明达到新高度。
以人工智能为例,超级算力产生了对能源的超级需求,大规模机器人的应用需要大规模能源驱动,假如能源成本能够大幅下降,诸多曾经遥不可及的设想,如大规模海水淡化将沙漠变绿洲、低成本星际交通以及外太空资源开采等都将成为可能,而这些也将催生新的产业繁荣。
中国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跨越山海传入欧洲,经欧洲工匠改进升级为古登堡印刷机,让人类书籍制作成本降低1万倍,极大降低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催生文艺复兴,最终推动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
张雷认为,今天中国的风电、光伏、电池和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千年前出海的印刷和造纸技术大幅降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今天出海的中国新能源技术将大幅降低人类能源获取的成本。
孙捷透露,近年来,全球的新能源投资依然在加速,其中欧洲、澳大利亚、中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投资显示高速增长。“相信未来在数字文明与能源革命交汇的浪潮中,远景将继续以AI驱动新能源,创造全球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