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2025年4月30日,泉果基金对上市公司中控技术进行了调研。
附调研内容:
1、如何理解AI大模型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中控技术如何适应这一技术与产业变革?
答:中控技术高度重视AI大模型技术对行业的变革性影响,AI大模型的出现,极大拓展了人类对智能化未来的想象边界,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与具象化落地。而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控技术亦布局工业AI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2024年6月,中控技术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Pre-trainedTransformer),用户只需接入各类运行、设备、质量等数据,即可实现工厂运行评价、健康评估、瓶颈分析、操作优化乃至工厂Redesign等工作,并从TPT中得到最优解决方案。此外,公司将TPT与DeepSeek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流程工业首个“时序智能+认知智能”双引擎架构的面向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场景的TPT大模型升级版,如同给工厂装上了“感知神经系统”和“决策大脑”,推动流程工业进入“数据驱动决策、智能重构价值”的新发展阶段。
2、中控技术在机器人这一新业务领域的进展如何?
答:2024年,中控技术正式建立了机器人产品业务体系,年内实现收入5,601.09万元,新签订单1.67亿元。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主要聚焦在流程工业细分应用领域,围绕面向生产安全的巡检与操作、智慧供应链物流、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危险作业等场景的应用三大场景展开。2024年,中控技术作为第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先后发布了首款全域自研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NAVIAI”。未来,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全面接入DeepSeek的多模态模型JanusPro,助力机器人实现自然的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在应用场景方面,公司将在某大型石化企业实验室的高风险作业场景中,实现AI驱动的具身智能仿生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截至目前,公司已发布以“AI+平台+安全巡检”、供应链物流、协作机器人装备为核心的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整合“AI+机器人”技术,运用包括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使其应用于巡检与操作、供应链物流、装备协作及AI视觉等作业环境及场景中。 商业化进展方面,公司已中标沙特阿美、三菱化学、镇海炼化等机器人项目,实现多类型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首台套应用;并与沙特阿美、日本三菱、泰国石油PTT等国际客户开展面向场景应用的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公司还与云深处、华谊信息、杭电化等企业建立了更加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
3、机器人业务方面,中控技术有何竞争优势?
答:在工业机器人赛道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公司将自研技术“AI+工厂操作系统+Agents/APPs”与机器人本体深度融合,攻克复杂环境感知与高精度决策能力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公司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手段为核心,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高效融合与智能分析,构建出更加精准的环境模型与任务理解;同时,公司依托流程工业场景实践,已推出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以及“飞索机器人+OGI气体成像+无线防爆传感器阵列”协同方案等创新产品,在镇海炼化等标杆项目中实现安全预警、智能巡检等高价值应用,目前正在与沙特阿美共同推进“空地一体”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联合协同巡检联合开发项目。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围绕机器人这一未来工厂的重要AI载体,针对流程工业领域的特殊性,围绕智能AI赋能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强化机器人的多模态感知能力,更加精准获取生产过程信息以及巡检信息,结合现场设备数字机理模型,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实现现场生产状态的预测,达到安全增效,全面提升客户的数字化水平的目标。
4、公司全球化布局进展如何?未来有何海外投资计划?
答:公司正持续通过产品技术输出、海外并购等方式,加速全球化进程。同时,公司基于“技术-生态”双轮驱动的战略纵深,通过新加坡国际运营中心及遍布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欧洲、美洲等区域的全球服务网络,将中国方案注入国际工业场景,在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已达到8.25%,并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在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工控网络安全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 海外投资方面,公司围绕工业AI及机器人战略转型需求,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战略生态布局,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领先企业的投资机会,重点投资支持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业务板块及投资项目,并持续完善海内外控股及参股子公司的投后管理与运营机制。
5、公司2024年在费用率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展望公司后续对于高发展质量的战略目标?
答:2024年,公司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组织及流程,建设数智中控,如期推进营销、研发、供应链、工程服务、运营、财经、人力等56个数字化项目立项与落地,全年增效300余人年,实现主业务流程100%全覆盖。公司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深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管理费用率为4.51%,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8.69%,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2025年,公司将坚定贯彻工业AI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品型、平台型、工业AI公司”的全面战略转型目标,以工业自动化技术为根基,依托深厚的工业数据积淀,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工业全价值链智能生态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多模态、强推理等能力,打造“1+2+N”工业AI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技术架构,通过搭建核心大模型双架构,形成覆盖“装置-工厂-行业”的流程工业多智能体系统(MAS,Multi-AgentSystem),打造更有智慧的“工业AI大脑”,全面形成“AI+安全、AI+质量、AI+低碳、AI+效益”的核心解决方案,为全球工业的“智变”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