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任任期内创下3.13万亿美元的美国史上最大财政赤字后,承诺在新任期内大幅削减赤字。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3-3-3”计划:到2028年将财政赤字降至3%,实现3%的GDP增长和每日300万桶石油产量。但现实情况显示这一目标恐难实现。最新数据显示,继上财年1.83万亿美元赤字后,2025财年上半年联邦赤字继续扩大至1.307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第二高,仅次于2021财年上半年的1.706万亿美元。
减税政策的得与失
不管是为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是提升政治影响力,抑或是弥补首任期改革不足,特朗普都将在新任期内加大减税力度。由于首任任期内党内分歧,特朗普将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到15%的目标提议并未实现,最终税率仅降到了21%,且至今年年底,14%的企业所得税率降幅即将到期,特朗普决定将其永久化,并进一步降至20%,对在美生产企业则降至15%。
个人所得税也是减税重点。一方面,对在职的一线工人、服务人员等取消加班与小费收入的征税,允许汽车贷款利息部分抵税;另一方面,对中老年群体取消社会保障福利的缴税,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老年人在领取社会保障福利时不再缴纳50%—85%的所得税,如果再加上本已存在的各种抵税与免税项目,美国个人所得税降幅显著。
据美国税收基金会测算,新一轮减税可使2026年纳税人的税后收入平均增长2.9%,长期增长约3.0%,由此有助于促进私人与家庭消费,企业投资积极性提升,美国GDP可长期增长约1.1%,公共财政收入将获得明显改善。
但减税是否能够带来真实的经济增长存疑。一方面,相比首任任期,本次减税力度有所减弱,边际效应可能递减;另一方面,新政策主要面向普通工薪阶层,庞大中产阶层受益有限,难以刺激消费增量。
更直观地看,美国个人所得税分为七档,最高为37%,而且个税一直是政府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2024财年对公共财政的贡献额度高达2.43万亿美元,同时企业所得税收入净增1100亿美元,总规模达到0.53万亿美元。对比同一时期内的4.92万亿美元财政总收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贡献总量占比超过60%。因此,全面减税必然带来财政收入的锐减以及赤字规模的扩张。按照美国智库税务基金会的测算,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或在未来十年减少7.8万亿美元的税收,平均每年减少7700亿美元左右,同期将产生6.7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关税政策的喜与悲
提高进口关税是特朗普用来平衡政府财政收支的另一个有效力量,他甚至公开表示要通过减少贸易赤字降低财政赤字,并让进口关税成为所得税收入的主要替代。
从最新数据看,美国4月份关税收入达到150亿美元,环比增加40%,同比激增逾60%,且为单月历史最高水平,表明关税政策可能正在增加财政收入,而且随着更高进口关税的相继落地,这种趋势也会进一步加强。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拉满关税弓弦后,未来十年可降低财政赤字2.2万亿美元。
不过,通过关税填补财政赤字很难。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的关税收入为770亿美元,若想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弥补每年7700亿美元左右的所得税损失,就须将现有进口关税率上调100%,但这种假设不现实,会招来相关国家的报复,最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关税所引起的再通胀忧虑已经开始在美国蔓延,最新月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创下近四年来最大跌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升至两年来最高水平。反映未来5年通胀预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物价读数正在朝着历史最高点靠近,一旦高关税关联出高通胀,作为美国经济最重要部分的消费中枢就会遭遇重创,很有可能发生“滞胀”风险,财政改善的希望将更加渺茫。
政府改革的乐与苦
特朗普政府对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在缩减财政赤字方面寄予厚望。按照计划,DOGE将推动联邦政府支出从6万亿美元削减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联邦政府支出的三分之一。
虽然包括教育、农业等在内,特朗普政府的确收缩了许多自主性支出的口径,但也有更多的法定性支出以及一些自主性支出增大了预算规模,如国土安全委员会未来10年获得了超900亿美元的预算增加额,同期军事委员会获得了1000亿美元的增量预算指标,司法委员会拿到了10年1100亿美元的预算增加额,而筹款委员会分配到的预算增加额度则达4.5万亿美元之多。即便是国防预算总额要在未来5年削减8%,但仍有核武器和导弹防御计划等多达17个领域的支出还在增加。
最后要强调的是,也许是看到了财政赤字前景改善的希望非常渺茫,特朗普不得已选择了剑走偏锋:一方面,计划以每张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1000万张移民“金卡”,预计增收15万亿美元;另一方面,特朗普已签署数字资产总统行政令,同意将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索拉纳币和艾达币在内的虚拟货币列为战略储备资产,这一特殊安排背后可能潜藏的诉求是,通过美国,尤其是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比特币等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走高,待时机成熟,美国便可尽情挥刀收割“韭菜”,所得收入自然也能供偿债与降低财政赤字之用。(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