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绩考核、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薪酬改革等多个因素的催化下,基金经理们正在加速流动。
过去一周,易方达、广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均出现了基金经理变更情形,其中既有因新人上任,对存量指数及固收类产品作出新划分的原因,也有因业务发展新设部门导致产品基金经理出现调整的情况。
就年内数据看,已有77家基金公司出现了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形,个别公募离任基金经理超过10人。如嘉实基金2025年以来离任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12人之多,新聘的基金经理亦有3人。信达澳亚基金、永赢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等7家公司今年以来均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有业内人士指出,成本压力之下,团队的去粗取精已经是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选择。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资管公司基金经理变动率则已超出100%。以人保资产为例,近三年以来,该公司新聘了15位基金经理的同时,有16位基金经理宣布离任,目前基金经理数量仅为9人;新华基金近三年新聘了12位基金经理,16位基金经理离任;永赢基金近三年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达33位之多,同时有15位基金经理离任。
基金经理调整加速
截至目前,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19只,较2018年接近翻番。然而,在此背景下,基金经理们的变动和调整却在加速。
5月12日,国泰君安资管和招商资管旗下产品均发布了新聘基金经理的公告。其中,招商资管智远成长新聘的基金经理为该公司从公募行业引进的人才——蔡霖,他目前担任招商证券资管公募投资部权益业务负责人,此前曾任永赢基金资深研究员、制造组研究组长,达诚基金基金经理。
5月10日,华安基金公告,许瀚天开启了自己的基金经理生涯。同日,易方达基金经理林伟斌、成曦、伍臣东,因“工作需要”离任旗下部分产品。
易方达对旗下基金经理的调整尚不止于此。5月9日,该公司还宣布杨康因“工作需要”离任其管理的易方达瑞祺、易方达瑞选、易方达新享、易方达瑞信等多只产品,由罗川、计瑾接任。4月9日,杨康还离任了易方达瑞通、易方达新益、易方达鑫转添利三只产品。不过,从目前的情形看,他在管的产品数量仍有10只,管理规模达143.91亿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存量固收类产品基金经理的变更,有部分原因在于新的固收产品上报审批较难,基金公司只能在存量产品中做新的划分。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该公司有多位新人晋升基金经理,在罗川、计瑾之外,还有刘淑霞、雷昀、焦瑞鹏、戴旭、刘依姗、张泽峰、朱运、邱天蓝、殷春涛等人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广发基金因业务发展和新设特定策略投资部等原因,近来亦有部分产品出现了基金经理变更的情形。
仅在5月7日,广发基金便有广发集富纯债、广发聚宝、广发恒悦债券等7只产品宣布基金经理变更,其中,新任该公司新设特定策略投资部负责人的吴迪离任广发集富纯债、广发集丰债券等产品,接管此前由邱世磊执掌的广发恒祥债券、广发集瑞债券;谭昌杰离任广发聚宝、广发恒悦,分别由刘志辉、姚秋接任;同时,广发景宏新聘郎振东为基金经理,与洪志共管。
除上述变动外,广发基金年内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邱璟旻、张东一、武幼辉、张笑天。其中,邱璟旻和张东一都是在广发基金深耕多年的“老人”,二人管理规模也都在2021年左右达到百亿元以上。
同期,该公司还有两位“新人”晋升为基金经理,包括曾质彬和吕鑫,前者目前管理着广发估值优势,后者执掌中证800自由现金流ETF、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多只指数产品。
个别公募年内已有超10位基金经理离职
从年内的情形看,基金经理变动率较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已有77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出现过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形,个别公募离任基金经理超过10人。
如嘉实基金2025年以来离任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12人之多,新聘的基金经理亦有3人。目前,该公司共有103位基金经理,年内基金经理离职变动率达10.71%。
仅在4月和3月,该公司便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策略投资总监林洪钧于4月23日离任;2022年6月加入嘉实基金固收投研体系的仲奇超于4月1日离任;另一名固收基金经理王夫乐于3月14日离任;在嘉实基金任职近11年的FOF基金经理张静于3月11日离任,其巅峰期管理规模达73.59亿元。
2月份,该公司更是有7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该公司平衡风格投资总监洪流,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金猛、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曲盛伟、债券基金经理张庆平,以及左勇、顾晶菁、王雪松等人。1月,该公司固收投研体系基金经理李金灿也公告离职,他此前在嘉实的任职时长超过12年,2020年二季度末的管理规模(含货基)一度高达689.61亿元。
管理的“实绩”不佳或是其中部分基金经理离任的原因之一。
以洪流为例,作为管理规模曾高达334.61亿元的知名基金经理,其离任前的多只权益类产品中长期业绩表现欠佳,嘉实阿尔法优选、嘉实品质优选部分、嘉实竞争力优选等部分产品任职回报低于45%。
张静亦是如此,在她管理的所有产品中,仅有嘉实领航资产配置和嘉实民安添岁稳健养老一年持有两只偏债型FOF任职回报为正收益,其中前者从2017年10月至2024年10月任职期间回报达17.73%,后者自2021年5月至今年3月期间的任职回报为0.55%,其余产品任职回报均出现不同程度负收益,部分产品任职回报低于-20%。
今年以来,嘉实基金还提拔了3位“新人”管理公募产品,包括李垚、孙晓晖、王喆,他们入职嘉实基金的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与团队经历三到四年的磨合后,方管理公募基金。
“成本压力之下,团队的去粗取精已经是越来越多基金公司的选择。”华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指出。
嘉实基金之外,信达澳亚基金、华泰证券资管、永赢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等7家公司今年以来均有4位基金经理离任;东方红、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4家公司年内均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宝盈基金、华商基金、博时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年内均有2位基金经理离任。此外,还有50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出现过一位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形。
以信达澳亚基金为例,今年1月,该公司分管混合资产投资部的副总经理王建华宣布离任其管理的所有产品,离任前管理规模已不足1亿元;随后,该公司固收基金经理宋东旭、量化基金经理张琦、FOF基金经理王兰也相继离任。
伴随着他们的离任,华泰柏瑞前任副总经理李晓西在新任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后,也在4月11日加入了信澳优势价值的管理行列。
华夏基金年内亦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如自2000年便加入这家公司的指数行业老将张弘弢、曾经的百亿基金经理周克平,都在今年离任管理的所有产品。华夏华润商业REIT基金经理柳兰萱、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基金经理吴耀文也在今年3月相继离任。
在他们离任的同时,华夏基金也有4位“新人”走马上任,其中就包括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科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配置处副处长、腾讯科技(北京)12级专家、腾诺保险经纪12级专家的潘更。2025年2月24日,他开始管理华夏基金旗下两只养老FOF基金,合计管理规模9.90亿元。

近三年34家公募基金经理离任数超10人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变动率则已超出100%。除却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自身发展中新聘多位基金经理,导致基金经理变动率高企外,还有少数公募基金公司因为管理层面和股东层面的原因,以及基于自身业务和策略发展的需求,让基金经理离任率居高不下。
以人保资产为例,近三年以来,该公司新聘了15位基金经理的同时,有16位基金经理宣布离任,基金经理变动率高达160%,目前基金经理数量仅为9人。这三年中,刘伟、胡浩峰、徐良成、王天洋、聂曙光、吴亮谷等基金经理都已离任该公司,他们在人保资产的任职基金经理的年限大多不超过两年。
新华基金也有类似情形。目前,该公司基金经理人数为14人,但在近三年中,该公司新聘了12位基金经理,更有16位基金经理离任。除却赵楠、栾超、马英等离任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较长外,多数基金经理任职基金经理的年限较短,如蒋茜离任前在该公司任职基金经理年限仅0.36年,薛子徵离任前任职年限为0.52年,裴铎离任前任职年限为1.88年。
永赢基金近年来在大刀阔斧引进和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亦有不少基金经理离任。近三年数据显示,该公司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达33位之多,包括高楠、田甜、许拓等人;同时,该公司近三年有15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李永兴、常远等知名基金经理。
单从基金经理离任数量看,嘉实基金仍居首位。近三年来,该公司离任基金经理35位,但同时也新聘57位基金经理,目前基金经理数量为103位;其后,为华夏基金和博时基金。华夏基金近三年离任基金经理有22位,但其新聘基金经理人数也达到了66位;博时基金近三年新聘基金经理和离任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50人、17人。
在大型基金公司中,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近三年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也分别有14位、13位,但他们新聘的基金经理也都不少,分别为38位、44位。整体而言,部分头部公募近年来虽有不少人才流失的情形,但在自身实力和业务发展需要的加持下,他们引进和培养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动力依旧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