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在顺德区揭牌,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制造业大区顺德。未来,依托这一产业载体,佛山将大力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集聚发展,助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此外,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佛山还推出了“一揽子”新政。揭牌仪式现场,AI数字人对《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据悉,根据《方案》的路径目标,到2030年,佛山的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突破5000亿元,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牵手”AI“国家队” 佛山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据悉,此次佛山打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正式“落地”在制造业大区的顺德区。
作为共建方之一,中科紫东太初系AI“国家队”,其核心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坚克难,围绕国产化超大规模模型训练的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平台,研发“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和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实现了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如今,佛山“牵手”这一极具“硬实力”的AI团队,将赋能区域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方将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深层次深度协作,共同推动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打破发展瓶颈,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典范。
“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同步揭牌,同样“落地”顺德区。该创新中心的落户,对顺德机器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未来,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设备,在顺德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为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提供有力支持。后续,还将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技术力量为主,组建一支50人的专业团队,深入服务佛山乃至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高端人才动力。
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还计划建设紫东太初佛山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项目,推动佛山市优势产业智能升级,机器人训练场将为本地家电、陶瓷、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家居等传统支柱产业提供“AI驱动型”的赋能引擎;还将建设面向传统产业链的智能协作机器人训练样本库,形成覆盖100+场景任务模板与50+可调用智能能力模块。
据悉,顺德还发起了“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该倡议的发起,标志着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从分散发展迈向生态协同的重要跨越,将通过集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政推动、企主导、研支撑”的发展合力,加快应用示范与场景落地,促进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加强产业自律与合规发展,为佛山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枢纽注入动能。
佛山还围绕具身智能“量身打造”产业协同平台。该平台由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库卡机器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美云智数等21家顺德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组成,该平台将依托顺德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产业集聚优势,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进一步构建“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生态协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佛山将打造“智能机器人之都”
据悉,佛山市政府日前最新印发《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佛山将打造“智能机器人之都”。
《方案》显示,到2027年,佛山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2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佛山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突破5000亿元,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佛山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市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