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六年以来,在党中央的积极推动和粤港澳三地的积极探索下,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合作体制机制日趋成熟,产业协同水平不断提升。面向未来,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使命任务,粤港澳大湾区需以增强产业整体发展、结构分工和空间布局的协同能力为关键抓手,从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水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中既有产业经济发展处于相似阶段的城市,也有产业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城市。这一特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必须选择部门间、部门内、产业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协同分工模式。
推动产业发展平台联动与共建。充分发挥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串联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示范带。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州南沙区南部片区和深圳宝安区临海片区海洋经济和空港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优势,高标准探索共建空海经济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广深双城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新平台。以前海合作区、横琴合作区和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重点,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成为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带动粤港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内湾地区和外湾地区双向设立“飞地经济”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支持鼓励各类各个城市的金融平台、创新平台、开放平台、商贸平台、服务平台、技术平台跨城合作和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联动和服务能力。
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环湾发展带作为空间载体,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示范区和合作发展区,积极承接内湾地区先进制造业生产环节外溢,与内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合理分工和互补发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握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大趋势,协同培育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全球产业科技发展未来方向。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会展、金融科技等产值规模大、内在结构有层次性、产业链分布长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抓手,共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推动港澳与珠三角规则机制对接衔接。未来,需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以建立更好协同港澳产业经济发展规则机制、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目标,支持珠三角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制度探索创新,与港澳在行业执业标准、市场监管规则、营商环境规则等领域加强对接,重点从技术和操作两个层面消除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造成的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不畅的制度壁垒。支持广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大力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协同港澳共同建设“湾区标准”。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