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1 22:52:40 股吧网页版
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的功能,坚定维护中国的汇市、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潘功胜表示,为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结构型政策)共十项措施。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第二,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第三,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第四,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都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第五,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调整。

  第六,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再贷款工具本来就存在,这次额度增加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第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第八,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第九,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第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5月7日18时,央行已在同日连发8条公告,包括下调政策利率、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合并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再贷款利率、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等内容,以及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对于备受关注的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据潘功胜介绍,目前,互换便利工具已经开展了2次操作、总金额1050亿元;超过50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约3000亿元。

  谈及后续如何完善工具设计,潘功胜称,人民银行结合各方建议,不断优化工具的政策要素,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一是将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额度打通后两个工具都可以用,有助于提升工具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需求。

  二是在互换便利方面,证监会将参与机构范围由首批20家券商基金扩大到40家的备选机构池,质押品范围纳入了港股、限售股等,并指导金融基础设施降低业务收费标准。

  三是回购增持再贷款方面,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3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将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降到10%,同时人民银行和国务院国资委协商,将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这两个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纳入支持范围,两家公司已经宣布拟使用工具资金合计18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潘功胜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