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大力提振消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柱,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笔者认为,通过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以及优化消费金融环境等举措,银行能够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大的金融动能,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商品消费领域,银行可针对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提供低息、长期限的贷款支持。在服务消费方面,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帮助这些消费供给主体健康发展。例如,银行可以与汽车经销商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优惠;为家电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其扩大生产和销售;为家装公司提供装修贷款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家居环境改善的需求。通过这些举措,银行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领域的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银行应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对于信用良好、收入稳定的消费者,适当提高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以有效满足其大额消费需求。此外,银行应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要求,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更放心地为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银行还应积极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
同时,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还款保障,与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帮助消费者渡过难关。
银行应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明示最终综合融资成本,让消费者清楚了解贷款的各项费用和利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和纠纷。同时,用好金融产品查询平台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让消费者更便捷地查询金融产品信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银行可以在官方网站或手机银行上提供金融产品查询功能,详细展示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收益和风险等信息;积极参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此外,推进消费场景支付便利化,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支付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包容性的服务。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银行还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