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性展会在中国密集举办,彰显出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与活力。展会不仅是观察市场的重要窗口,让外国企业和商家得以明晰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与需求方向;更是高效的商务洽谈平台,供需双方能够围绕产品规格、价格、数量,以及交货和付款方式展开充分沟通,进而形成完整且可执行的交易方案;同时还是思想与经验的交流碰撞之地,面对市场新变化与新挑战,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汇聚一地,共同探寻应对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彼此合作,稳固合作关系。
尤为关键的是,近期举办的这些大型展会,如消博会、上海车展、广交会等,充分展现出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愈发重要的枢纽功能。即便美国设置关税壁垒,扰乱全球贸易秩序,中国市场的枢纽地位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持续增强。
中国市场作为枢纽,一头连接着生产。据《每日经济新闻》现场走访报道,来自约旦的采购商坦言:“中国产品能满足所有市场,不管是物美价廉的,还是高质量的,你都可以找到它。”这精准道出了中国制造的显著优势——门类齐全、价格合理,即便没有成品,只要提出需求,在中国也能得到满足。由于国际贸易存在语言、商业习惯、支付、运输等诸多环节,间接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布局全球采购面临重重困难。而广交会提供的“一站式采购”服务,为全球中小商家提供了理想选择,使其能够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面对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广交会也成为各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关于供货节奏调整、产品产地变更、贸易路线规划等问题,都能在此探讨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枢纽的另一头连接着需求。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是各消费品牌不容错过的战略要地。中国消费者追求新奇、乐于接受变化的特质,促使各品牌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中国市场成为锤炼企业应变能力的绝佳场所,而这种能力又能反向输出到其他市场。以上海车展为例,面对市场份额下滑的挑战,跨国车企纷纷主动融入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以追赶国产品牌的智能化步伐。此外,需求不仅来自消费者,中国庞大的供应链本身也能创造巨大需求。参加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日本电子元器件企业村田制作所明确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正是看中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蕴含的发展机遇。在上海车展上,采埃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新一代总成和零部件产品已实现量产,并获得中国汽车制造商超10亿欧元的大额订单。
中国市场的枢纽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推进的必然产物。尽管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受到冲击,但这主要是美国单方面行为所致,自由贸易的优势无法被关税壁垒所取代。在经历短期冲击后,市场会积极调整,重新进入稳定发展状态。作为全球经济枢纽的中国市场,必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