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期间,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王兴兴发表主旨演讲。
在论坛上,王兴兴称,目前宇树科技所有岗位都非常缺人,欢迎年轻人加入。“上海的创业环境过去几年一直热火朝天,今年肯定会更好,包括今年的具身机器人行业,大家的订单都很好。”据他介绍,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在上海建立分公司,未来公司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合作将更紧密。
4月10日,宇树科技发布全新视频,标题为《Unitree 铁甲拳王:觉醒!》。宇树科技预告称,将在最近一个月左右,开启机器人格斗直播。
为何做人形机器人?
在论坛上,王兴兴主动提及做人形机器人的四大重要原因。
一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是结构最简单的通用机器人,对硬件要求比较低。“等到人形机器人技术非常成熟后,我们甚至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把它拼在一起,下载一个程序,人形机器人就可以动了,开始干活了。”王兴兴坦言。
二是人更喜欢长得像人的机器,人形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三是人形机器人更方便直接数据采集,人类通用的数据适配给人形机器人是最方便的。王兴兴提到,因为现在人工智能是由数据驱动,包括语言模型、视频模型等,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也是一样。人形机器人需要人工采集足够的数据,才能做训练。
四是人形机器人可以处理需要人处理的各种事情。“因为我们希望做人工智能机器人,能真正解放人的劳动力。”
在王兴兴看来,目前对于机器人行业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统一的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谁能做出来,谁就是最强的机器人公司,谁就是最强的人工智能公司,这目前也是全世界最关注的点。”
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泡沫化的担忧,王兴兴回应称,与过去互联网行业类似,需求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但关键在于大众的接受度。他表示,不同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但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公司需要保持开放心态,继续发展。
加速布局上海
王兴兴称,宇树科技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上海。据介绍,2015年他还在上海读书,参加科创比赛时得到了8万元奖金,“产品成本一二万元,我赚了最早的启动资金”。
目前,宇树科技正加快布局上海。日前,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大会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成立材料技术学部、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聘任全面开启,校企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来自宇树科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等知名企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成为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成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上海布局,为宇树科技“产学研协同战略”的新布局。近年来,宇树科技在上海的动作不断,布局广泛,推动校企“双元”发展。
早在2024年7月,宝山区、上海大学、宇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王兴兴被授予“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首席智库专家”和“上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
2024年12月底,宇树科技在上海设立新公司——上海高羿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初开始对外招聘,筹备建设分公司。
在科研合作方面,此前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和宇树科技等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据介绍,该项目致力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集群三维环境协同探索研究,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能力,服务于自然灾害救援、环境监测等国家战略领域。
2025年2月,上海宝山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正式启用。这一研究院由上海市宝山区、上海大学与宇树科技政校企三方共建,聚焦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两大前沿领域,致力于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宝山区曾表示,全力支持保障上海大学、宇树科技在宝山区取得更大发展,共同建设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目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是宝山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三方签约合作也为产业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