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将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绕过贸易瓶颈?
亿邦动力董事长、亿邦智库院长郑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传统全球贸易面临挑战的形势下,跨境电商通过降低产业带出海门槛、升级模式业态以及释放区域特色,成为更具韧性的贸易模式。
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已达177个
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市、保定市、二连浩特市、丹东市、滁州市、三明市、开封市、新乡市、鄂州市、邵阳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广安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同时,撤销在海口市、三亚市、阿拉山口市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郑敏介绍,截至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已达177个。“此次扩容进一步补充强化了面向东北亚,越南、中亚等区域的沿边城市综试区,而边贸城市具有更加丰富的仓储物流通关模式。”他称。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全岛此次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跨境电商综试区。郑敏认为,海南综试区依托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2025年12月31日实施)的政策优势,将在全球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进出口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具体而言,该试验区不仅将率先构建“零关税、简税制”的新型贸易制度框架,还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国际海缆登陆站的地理优势,直连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同时叠加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政策,形成多重政策红利叠加效应。
郑敏表示,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已逐步形成多区域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原材料、中间品、产成品以及设计、运营、技术、仓储物流、交易平台等要素,正在不同城市间实现高效协同与动态配置。
他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进一步扩容,将有助于提升全国范围内市场资源配置的统一性。更多城市获批设立综试区,不仅能促进区域间经验互鉴,还将在竞争与合作的驱动下,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
全球贸易变局中的跨境电商
在特朗普政府广泛施加的关税及其不确定性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降至1.7%,较今年1月的预测大幅下调,比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幅度更加严峻。
相比之下,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间,全球电商市场始终保持1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24年,全球电商收入增速达到8.8%,是整体零售额增速(4.9%)的1.8倍。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美元,在全球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提升至23%。
在当前传统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将如何发挥“稳定器”作用?
郑敏认为,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的关键市场基础是,这一业态能降低企业出海门槛,帮助企业加速形成多元化出海路径,让全国各地的产业带企业都有依托跨境电商出海的机会,形成多个产业带对接多国快速增长的电商消费市场的“多对多”新格局。他称,2024年“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电商增速超过15%。
郑敏表示,关税战将全球贸易拉入高度不确定的波动周期,企业必然通过“多中心布局”分散风险。例如,在生产环节,中国产业带与东盟、中东欧以及北美洲南部、南美生产基地联动,形成“中国研发+区域制造”模式。
郑敏介绍,“跨境电商+产业带”已催生多个出海新路径。例如,全托管/半托管模式解决了产业带企业流量获取难题;直接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DTB)打通了对接海外政企采购的资质壁垒;内外贸“一盘货”解决产品开发难题;海外仓“以仓带链”破解本地化服务瓶颈;而集群品牌与品牌收购则有助于实现跨境电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产业电商助推实数融合,“电商+产业带”加强订单归集和数字化协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效率35%。
国务院批复称,要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举措。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实行对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支持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对经所在地海关确认符合监管要求的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地区)自动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跨境电商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进一步升级,必然对产业发展政策、关检汇税便利化措施以及国际规则交流合作提出新的需求。”郑敏称,“这需要地方政府予以规划和协调,综合协调商务、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市场监管、区县,甚至人社、外办等多部门多行政区域参与,创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产业公共服务和规范发展环境。更多城市可以通过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建立政策协调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