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1 10:19:19 股吧网页版
华金证券:A股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 科技行情短期可能延续
来源:华金证券

  投资要点

  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偏弱等。(1)2010年以来TMT指数相对沪深300共有8段明显的超额收益。(2)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偏弱等。一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是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如:2013年苹果发布iOS7、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发布、2023年ChatGPT发布、2024年7月底工信部印发《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初DeepSeek发布。二是流动性宽松也是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三是基本面偏弱也可能导致TMT相对大盘占优:科技行情中地产销售增速均有所回落或处于低位。

  当前来看,科技成长短期行情未完,可能持续。(1)短期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一是科技政策支持和产业催化不断:首先,近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表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战略;其次,科技相关产业趋势不断上行。二是近期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三是短期经济基本面延续弱修复趋势。(2)业绩期过后5月TMT大概率相对偏强。一是历史经验上,5月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且主要受政策和产业催化驱动。二是今年5月TMT相对大盘大概率也可能有偏强。(3)当前科技成长行业的市场情绪指标处于中性水平,并未过热。一是传媒成交额占比处于中性水平,医药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仅33%左右;二是传媒、医药PE分位数处于中性偏高水平,通信PE分位数处于20%以下;三是电子、计算机、传媒和电新预测PEG低于1;四是除计算机、传媒和军工外换手率均处于中性水平。

  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1)分子端:经济和盈利继续处于弱修复趋势中。一是经济延续弱修复趋势:首先,四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较3月份回落幅度较小,超预期偏强,主要受加征关税导致的部分抢出口因素所致,后续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其次, 5月份消费增速可能继续回升;最后,一二三线地产周销售同比增速继续改善。二是A股一季报盈利同比增速较去年年报继续回升,盈利处于修复周期中。(2)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一是国内降息降准,短期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二是股市资金流入可能继续回升。(3)风险偏好: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继续改善。一是中美谈判即将开启;二是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继续支撑市场风险偏好。

  行业配置:继续聚焦科技主线,逢低配置科技、消费、大金融等行业。(1)短期继续聚焦科技主线。一是如前所述,科技成长占优行情短期未完。二是新消费和大众消费等行业表现可能也相对偏强。三是从估值性价比角度筛选科技成长和消费子行业:首先,综合板块成交额占比/市值占比、PEG、PS等指标来看,光伏、医药商业、消费电子、软件开发等排名靠前;其次,综合板块成交额占比/市值占比、PE等指标来看,白电、酒店餐饮、休闲食品等排名靠前。(2)短期建议逢低配置:一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国产软件、AI大模型)、机器人、军工、传媒(AI应用)、通信(算力)、电子(半导体)等;二是基本面预期可能边际改善的食品、社服、商贸零售、家电、创新药、电新等;三是低估值稳定类的银行、电力等。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图片

正文内容

  周度聚焦:科技风格短期还能持续吗?

  一)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

  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偏弱等。(1)2010年以来TMT指数相对沪深300共有8段明显超额收益,分别是2013/2/20-2014/11/18、2015/1/8-2016/6/29、2018/2/5-2018/4/9、2018/10/30-2019/4/1、2019/12/5-2020/3/10、2021/2/4-2022/2/23、2022/5/5-2023/12/13、2024/9/6-2025/3/4。(2)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偏弱等。一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是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如:2013年期间苹果发布iOS7、微软发布了Xbox One,同时半导体周期见底回升;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8年工业互联网峰会召开,同时两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运营商2019年5G投资预算超300亿;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发布;2021年《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发布;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同时ChatGPT引领AI大模型浪潮;2024年7月底工信部印发《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初deepseek发布等,均对当时科技行情有支撑。二是流动性宽松也是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如: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11月降息,同时美联储处于QE3;2015年全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2016年2月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2018年央行降准,同时美联储在2019年上半年停止加息;2020年疫情爆发后央行降准降息,美联储降息;2021年7月央行降准;2022年中至2023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2024年9月央行下调最低首付比例,同月实施降准降息,10月央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三是基本面偏弱也可能导致TMT相对大盘占优,科技行情中地产销售增速均有所回落或处于低位。

图片
图片

(二)当前来看,科技成长短期行情未完,可能持续

  当前来看,科技成长短期行情未完,可能持续。(1)短期政策支持和产业催化不断,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延续弱修复,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一是科技政策支持和产业催化不断:首先,政策上,近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增加到8000亿,同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政策支持科技的导向依然非常明确;其次,产业上,机器人等科技产业大会5月后将密集召开,如第27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5月14日至5月17日在大连自贸区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聚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同时DeepSeek R2即将发布,印巴空战提升中国军贸的景气预期,科技相关产业趋势不断上行。二是近期流动性进一步宽松:首先,海外方面,5月美联储如预期的未降息,但美联储降息周期未完,美元处于低位,海外对国内宽松的掣肘较小;其次,国内方面,近期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均为给市场增加长期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融资等股市资金流入有所回升。三是短期经济基本面延续弱修复趋势:首先,加征关税对国内出口压力加大,4月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已出现一定回落;其次,提振消费、基建加速落地等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可能支撑短期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期,例如降息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等可能使得地产销售和投资企稳,此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政策也有利于稳定出口、提振消费增速等,基本面延续弱修复趋势。(2)业绩期过后5月TMT大概率相对偏强。一是历史经验上,5月TMT相对大盘大概率有超额收益,且主要受政策和产业催化驱动:2013年创业板独立牛市开启;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带动科技景气回升;2016年人工智能和VR备受市场关注,上半年催化频出,包括AlphaGo战胜李世石、Oculus Rift等VR产品发布;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2000亿”商品的加征税率正式提高到25%,自主可控理念推动科技产业趋势回升;2023年ChatGPT催化下AI产业崛起,同时国内相关政策出台也反应政府高度关注,包括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以及5月底深圳出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AI相关预期高景气。二是今年5月TMT相对大盘大概率也可能有偏强:首先,业绩期压力已经过去,且电子一季报业绩增速偏高,计算机和传媒等一季报业绩增速环比明显回升;其次,今年5月TMT相关的政策和产业催化可能持续显现,推动TMT板块取得超额收益。(3)当前科技成长行业的市场情绪指标处于中性水平,并未过热,行情短期可能持续。一是成交额占比分位数来看传媒处于中性水平(58%),医药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仅为31%左右。二是PE分位数来看,传媒和医药处于中性偏高水平(分别为78%、63%),通信PE分位数处于20%以下的低位。三是预测PEG来看,电子、计算机、传媒和电新PEG低于1。四是换手率分位数来看,除计算机、传媒和军工外,其余行业换手率均处于中性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周度策略: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

(一)分子端:经济和盈利继续处于弱修复趋势中

  经济和盈利继续处于弱修复趋势中。(1)经济延续弱修复趋势。首先,四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较3月份回落4.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小,超预期偏强,主要受加征关税导致的部分抢出口因素所致,后续出口增速在关税扰动下可能进一步回落。其次,“五一”假期消费和出行数据向好:一是交通运输部统计的假期出行数据来看,五一假期居民出行需求旺盛,今年假期期间(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8%;二是消费数据来看,“五一”假期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其中以旧换新板块需求旺盛,假期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此外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假期全国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最后,一二三线地产周销售同比增速继续改善,开工率和专项债发行数据显示基建项目落地加速:地产销售数据上,一线、二线、三线样本城市最新周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49.6%、52.7%、37.2%,呈上升趋势;基建方面,最新数据显示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28.8%,较前值提升0.5个百分点,同时,截至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大,明显超过往年同期,后续基建项目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落地。(2)A股一季报盈利同比增速较去年年报继续回升,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录得3.6%(前值为-3.0%),全A盈利处于修复周期中。

图片
图片

  (二)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

  流动性短期维持宽松。(1)国内降息降准,短期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海外方面,5月美联储按兵不动,但就业和经济数据显示降息周期大概率未完,同时美元指数维持低位,对国内流动性掣肘减轻。国内方面,央行实施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有效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释放的长期资金可助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国内流动性明显转向宽松。(2)微观流动性短期有望维持流入。一是历史经验来看,在科技有超额收益期间微观资金多流入,可比口径下外资7次均净流入,融资8次中净流入6次。二是短期融资已经出现回流,后续来看,当前美元走弱,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股市资金流入可能继续回升,外资和融资有望进一步流入,同时资本市场政策不断落地,险资、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可能继续流入。

图片
图片

  (三)风险偏好:短期可能继续改善

  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继续改善。(1)中美谈判即将开启,中美缓和可能改善市场情绪。5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同时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后续中美开启谈判可能开启,届时地缘关系有望得到修复。(2)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继续支撑市场风险偏好。一是近期央行推出多项重磅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政策对于后续扩内需、稳外贸、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加力。二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提出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后续提振民企信心、改善民企盈利等可能存在积极影响,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下市场情绪有望继续回升。

图片
图片

  三、行业配置:继续聚焦科技主线

(一)短期继续聚焦科技主线

  短期继续聚焦科技主线。(1)如前所述,TMT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或产业催化、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偏弱等;因此,在政策和产业催化不断、流动性宽松、经济基本面弱修复的宏观环境下,科技成长占优行情短期大概率未完。(2)消费旺季叠加提振内需的政策支持,新消费和大众消费等行业表现可能也相对偏强。一是临近暑期消费旺季,同时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618”等电商购物节也即将来临,季节效应下可能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的回升。二是当前政策导向仍以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为主,据艾媒咨询研究,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70.8万亿元,此外国潮、文旅、首发等多类型消费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迎来放量。(3)从估值性价比角度筛选科技成长和消费子行业:首先,科技方面,综合板块成交额占比/板块市值占比、PEG、PS等指标来看,光伏、医药商业、消费电子、软件开发等排名靠前;其次,消费方面,综合板块成交额占比/板块市值占比、PE等指标来看,白电、酒店餐饮、休闲食品等排名靠前。

图片
图片

  (二)短期建议逢低配置科技、消费、大金融等行业

  短期建议逢低配置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国产软件、AI大模型)、机器人、军工、传媒(AI应用)、通信(算力)、电子(半导体)等。(1)计算机:一是国产软件方面,4月18日,深圳云道智造在其主办的用户生态大会上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电子散热仿真工具Simdroid-EC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首次从“技术可用”迈入“全面替代”阶段,打破了欧美巨头在工业仿真领域的长期垄断;二是AI大模型方面,谷歌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举行一场特别直播节目《The Android Show:I/O Edition》,将重点介绍Android 16系统的新特性及生态系统最新进展,相关更新包括全新UX设计语言Material Expressive、Android XR扩展现实系统及车载Gemini应用等,届时行业有望迎来催化。(2)机器人:一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今年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国产人形机器人技术有望迎来进一步突破;二是工业机器人方面,产业催化涌现,近期自动驾驶公司卡尔动力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推出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预期实现货运客户单车毛利5倍提升,单车每年可增加25万元-40万元,同时在换电网络的支撑下,无人化运输迎来全场景、高效率的补能生态。(3)军工:一是“十四五”规划下,军工订单拐点有望临近,产业盈利有望改善;二是“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发力意图明显,后续相关产业细分政策可能不断落实,推动行业景气回升。(4)传媒:AI应用方面,《TheInformation》最近爆料,Meta正在给自家智能眼镜研发一项叫“超级感知”的人脸识别技术,智能眼镜既能认出人,还能记住名字,甚至能随时关注用户一天的活动,AI赋能下丰富社交多样性,推动产业景气继续回升。(5)通信:算力方面,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DeepSeek带来的算法效率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用户和场景的加入,推动大模型普及与应用落地,带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驱动算力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6)电子:半导体方面,首先,我国及全球半导体销售增速有所回升,3月销售增速较2月分别上升2.0/1.7个百分点,需求端有望继续修复;其次,Technalysis的Bob O'Donnell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曾经的实验前沿如今已跨越关键门槛,超过50%的先进芯片设计(28纳米及以下工艺节点)正在借助人工智能实现,降本增效下产业技术有望迎来继续突破。

图片

  短期建议逢低配置基本面预期可能边际改善的食品、社服、商贸零售、家电、创新药、电新等。(1)食品:首先,本轮稳增长政策仍旨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央行宣布将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基本面改善预期回暖、居民收入预期提振下可能利好食饮板块的需求增长;其次,百事公司近期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有机收入同比增长1.2%,其中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国际业务成增长引擎,中国软饮需求仍较为旺盛,可能带动后续盈利改善。(2)社服:一是“五一”假期期间出行、消费数据向好,文旅、酒店和餐饮收入均有望迎来提升;二是社零数据显示年初以来的消费复苏趋势仍在延续,低基数下看好内需持续复苏,后续端午节等节日假期来临下可能推动旅游、餐饮等消费增速进一步改善。(3)商贸零售:AI技术加速赋能零售业,精准营销或成为未来市场主流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4)家电:一是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四天,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356万台,带动销售119亿元,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家电需求改善;二是3月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速高达35.1%,后续“618”购物节将来临,国补带动下可能推动家电销售增速维持高位;三是细分领域下,旺季来临叠加一季报业绩催化,白电板块可能有一定配置机会。(5)创新药:创新药方面,根据GrandViewResearch报告,全球减肥市场已达1425.8亿美元,并预计将以9.9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增长,后续需求有望继续放量。(6)电新:一是近期光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有所提升,产业景气改善;二是新能源发电规模增长可期,4月21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2025年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风电、光伏平均可发电小时数为2300左右、1350左右,相比2024年分别提高10%和30%以上。

图片

  建议关注低估值稳定类的银行、电力等。(1)银行:首先,近期央行大幅降准50BP,有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扩大净息差,同时增强银行放贷能力,提升银行股盈利改善预期;其次,货币政策大幅宽松下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股作为高股息、低估值板块吸引力上升,资金可能进一步流入银行板块。(2)电力设备:一是南方城市天气回暖,暑期用电高峰即将来临下可能提振电力景气回升;二是政策催化不断,如《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增200GW新能源消纳目标,叠加山东等地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及储能建设,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预期强化等提振行业趋势上升。

图片

  四、风险提示

1.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文中相关复盘具有历史局限性,不同时期的市场条件、行业趋势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投资产生不同的影响,过去的表现仅供参考。

  2.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政策受宏观环境、突发事件、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超预期或者不及预期,从而影响当下分析框架下的投资决策。

  3.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受外部干扰、贸易争端、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经济修复进程可能有所波动,从而影响当下分析框架下的投资决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