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新“国九条”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
《行动方案》聚焦投资者获得感,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督促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充分发挥行业引导的积极作用,并将优化管理费收取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等投资者长期关切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行动方案》的出台有望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纲领性、方向性、整体性的方案,后续还将迎来20余件配套法规,将对公募基金行业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体现了精准行业定位、加速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坚定决心。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行动方案》突出行业发展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出围绕基金费率与考核评价等重点方向,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一方面建立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引导基金公司回归初心使命、专注于产品业绩提升,还将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切实降低投资者成本。
另一方面,推动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改革,提升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绩效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的权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让“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同时,强化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引导基金公司着眼长期趋势、主动逆向布局,形成管理人与投资者双向激励的良好业态。
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公募基金行业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是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引导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一是专注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引导基金公司加大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持续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做好价值挖掘的本职工作。
二是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对基金公司选用和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防止“风格漂移”等情况的发生。
三是支持各类基金产品协调发展,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四是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基金长期投资行为导向,提升行业发展内在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加大法制供给,强化技术手段运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以强监管防风险。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费率机制、产品创新、投资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改善,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宗旨,多方位提升服务各类投资者的能力,加快打造一流投资机构。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行动方案》从公司运营、产品创新等方面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落实提出多项举措,以行业改革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赋能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动方案》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基金公司可以借助投资者画像、人工智能客服等数字化手段,逐步拓宽“投前-投中-投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显著改善投资者交互体验。
《行动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积极落实普惠金融。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力量之一,公募基金是连接投资者和优质企业的桥梁,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的提升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投资者把握高质量发展时期的产业发展机遇,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为推动金融赋能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还提到研究创设更加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修订完善基金中基金(FOF)、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规则,加强养老金融市场的制度基础建设。
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对基金公司在产业趋势前瞻布局和积极逆向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始终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专业性,发掘潜在产业价值,“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才能有效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建信基金将积极响应《行动方案》要求,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着眼长期价值挖掘,着力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