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易商协会主办,北金所承办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5月9日在北京举办。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截至5月9日,银行间市场首批36家企业科技创新债券已公告发行规模达210亿元,项目涉及集成电路、智算中心、新材料等多个前沿新兴领域。
科技创新债券注册发行标志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扬帆起航。“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债券是连接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重要纽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曹媛媛表示。她倡议,发行主体要用好、用足募集资金,投资主体对科技创新债券要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共享科技红利,鼓励市场灵活设计债券条款,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涌向创新高地。
5月7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交易商协会迅速响应,立即实施科技创新债券相关工作机制,并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通知》(下称《通知》)。
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包香明表示,《通知》发布后,市场反应热烈,多家机构积极参与注册发行。据他介绍,截至目前,首批36单科技创新债券已公告发行规模达210亿元,发行主体既包括京东方、科大讯飞等22家科技型企业,也包括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其中,民营企业9家,发行规模63亿元。
另根据交易商协会5月8日发布的信息,已有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注册规模合计180亿元。
“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现在即将进入到实质性的发行阶段,我们期待和中介机构、投资人一起,尽快完成这一轮的融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FO段大为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段大为表示,科大讯飞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会占到其销售收入的20%以上,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也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科大讯飞愿意尝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工具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
据了解,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的科技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银行间市场首批企业科技创新债券项目涉及集成电路、智算中心、新材料等多个前沿新兴领域。
记者从中国建设银行了解到,此次最先落地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中,建设银行承销八单债券,总发行规模接近人民币70亿元,引导市场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政策明确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的支持,并且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散分担机制”,这有利于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投机构等发行长期限债券,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形成良性循环,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股权投资机构过去在债券市场发债,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发行利率相对较高。“这次发债的期限达5年以上,期限更长,和基金的投资期限更加匹配。另外,这次发债引入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增信措施,助推我们的发行成本更低,也得到市场更高程度认可。”陈玮说,这些都可激发创投机构的积极性,未来会有更多创投机构愿意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参与此次路演的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其财务总监杨婷表示,西科控股此前主要依托股权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实现资金筹措,在债券市场上是“新人”,科技创新债券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募集资金可专项用于权益性投资领域,这为科技孵化平台提供了关键性资金支持。据她介绍,西科控股本次债券募集资金,其中不低于80%的部分将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光子产业。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提供便利,信用评级体系也要进一步升级创新。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在活动现场发言时表示,中债资信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推出了“3+1”的科技创新债券评级体系。“3”是指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发行主体,“1”代表的是科技创新债券债项评级方法。
“不同于其他债券,科技创新债券旨在为技术突破、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等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我们从‘科技因子+信用因子’两个方面,结合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产生科技效应等,着重对期限内债券资金的安全性和违约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创新推出了一套全新的SI评级符号体系,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结果,解决级别区分度和投资门槛限制的问题,以便市场更好识别债券风险,增强机构投资科创债的灵活性,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的发展。”孙静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