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上交所获悉,过会已一年多的无锡烨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烨隆股份”)5月8日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主板IPO终止。

烨隆股份缘何过会后始终未能闯入“注册关”并最终撤单?记者回查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对交易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发现,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实控人未成年即接班等问题,被交易所质疑。
毛利率下滑
业绩可持续性不明
回溯公开信息可知,2023年3月,公司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仅经历上交所一轮审核问询,半年后的2023年9月25日,公司IPO申请便获得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但此后,公司的IPO进程便陷入停滞。
招股书显示,烨隆股份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涡轮壳及其配套精密零部件。本次公司拟IPO募资5.7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03亿元用于高性能合金材料部件智能工厂技术改造项目,8977.60万元用于研发设计中心建设技术改造项目,2845.50万元用于信息化精益物流系统建设技术改造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烨隆股份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且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
从具体业务来看,烨隆股份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报告期内涡轮壳产品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10%、92.37%和95.25%。交易所关注到,报告期各期,公司涡轮壳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10%、103.13%和84.29%,配套精密零部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0.02%、88.09%和52.31%,总体呈下降趋势。
交易所表示,因环保政策趋严,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可能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替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能被纯电动汽车替代,作为内燃机重要功能性部件的涡轮增压器或成沉没成本。
业绩方面,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82亿元、11.77亿元和11.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08亿元和1.03亿元。

烨隆股份财务数据图源:招股说明书
2022年,公司营收、净利均下滑。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收5.54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净利5176.26万元,同比增长16.79%,后续公司便未有财务信息再披露。2025年3月31日,上交所官网披露,烨隆股份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截至5月8日撤单,公司并未补充提交相关材料。
交易所要求公司结合产业政策及油电车发展变动趋势等说明,涡轮壳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及业务可持续性,以及公司收入的可持续性,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等。
记者对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科华控股及华培动力发现,2023年,科华控股及华培动力业绩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但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两者净利润同比则均有两位数的下滑。

烨隆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图源:招股说明书
毛利率持续走低也是烨隆股份绕不开的问题。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73%、19.78%和18.10%。其中,涡轮壳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26%、19.01%和17.82%;精密零部件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73%、29.05%和23.60%,均呈现走低趋势。
直至上市委会议现场,公司仍被要求结合主要产品市场空间、新项目数量变化、市场开拓情况、毛利率持续下降等,说明是否存在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及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此外,记者发现,烨隆股份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86%、95.59%和98.82%。在前五大客户中,公司对盖瑞特依赖度较高,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盖瑞特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8.11%、54.61%和56.37%。
交易所要求公司分析,与主要客户合作的业务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并要求公司视情况对存在单一客户依赖、客户集中度高进行重大事项提示。
实控人未成年即接班
有何玄机?
烨隆股份的控制权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据招股书,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云娇和吴云烨,两人为姐妹关系,合计持有公司98.9024%股份。

烨隆股份股权结构图源:招股说明书
烨隆股份前身系烨隆有限,由吴军、吴红燕共同出资设立,两人分别为吴云娇、吴云烨的父亲和母亲。
记者发现,吴云娇出生于1989年,吴云烨出生于1995年。2009年,吴军、吴红燕约定分别将其持有公司的42.86%股权转让给吴云娇、吴云烨。彼时,吴云娇约20岁,而吴云烨约14岁。因年龄较小,且两人尚未完成学业,尚不具备作为股东控制公司的能力。吴军、吴红燕作为监护人参与股东会并同吴云烨一同在股东会决议签字、代为保管吴云烨作为股东从烨隆有限取得的收益等,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也尚未立即移交。

烨隆股份实控人基本情况图源:招股说明书
2013年底,24岁的吴云娇开始担任烨隆有限执行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据披露,由于管理经验较少,吴军、吴红燕在重大事项决策时会给予重要意见。2017年,吴云烨入职公司,并于2018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彼时吴云烨未满23岁。两人任职之前,均在美国读大学。
实控人未成年即接手企业的情况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记者回查中国证监会对烨隆股份IPO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发现,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吴云娇、吴云烨受让股份是否具有合理性;二人是否拥有担任发行人管理职务的资历与能力,是否足以控制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实际为吴军、吴红燕及其配偶等人,招股书披露的两名实控人是否为吴红燕以及吴军代持股份,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是否准确等。
在审核问询中,上交所亦要求公司说明,实控人认定是否准确、吴云娇和吴云烨发生意见分歧或纠纷时的解决机制,吴军、吴红燕是否仍通过提供意见和辅助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以及烨隆股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市委会议现场,烨隆股份也被追问,公司实际控制人认定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规避实控人合法合规法律要求的情形。
据披露,2017年,吴云娇开始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吴军、吴红燕在需要时力所能及地提供辅助。2018年6月公司股改后,吴军任职于公司加工部,主要负责加工技术的指导,吴红燕任职公司采购部,进行日常后勤物品采购,二人均未担任公司高管,不参与公司管理及重大事项的决策。
目前,吴云娇担任烨隆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云烨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而对于吴军、吴红燕的履历和个人信息,招股书几乎未做披露。
上交所还发现,2018年至2020年,公司存在将销售废旧物资获得的现金存入吴红燕个人银行卡中的情形。故要求公司说明,2018年后公司经营仍使用吴红燕个人银行卡的原因,吴军、吴红燕的领薪情况与其职务是否匹配等。
对上述问题,烨隆股份在今年3月5日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自2009年开始,吴军、吴红燕家庭内部协商,就转让公司股权和逐步移交经营管理权达成约定,吴军、吴红燕将其所持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吴云娇、吴云烨,并逐步移交烨隆有限的经营管理权。
烨隆股份还称,吴云娇与吴云烨分别于2011年与2016年毕业后,开始全职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在烨隆有限不同部门进行轮岗。2018年前后,吴云娇与吴云烨依托于公司治理架构,参与每次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并进行表决,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吴云娇与吴云烨在20岁上下,开始全职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在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以后,烨隆股份的管理层已经顺利转移到了吴氏姐妹身上。
烨隆股份3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公司推进上市工作一切正常,后续请关注相关公告。如今两个月过去,公司正式撤单,主板IPO之路戛然而止。
作者:胡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