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AI赋能合成生物学要素对接会在上海松江举办。本次会议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信安诺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及行业领军企业、专业机构的近400位嘉宾参会。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从基因线路的设计优化到生物系统的精准调控,从实验室的自动化流程到产业化的智能决策,AI与合成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生命科学的底层逻辑,加速“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循环迭代,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他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此次在G60科创走廊举行要素对接会正当其时,对于推动前沿技术融合、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转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福升在致辞中介绍了松江区积极构建具有松江特色的“2+7”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包括生命健康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集聚区。他表示,松江已成为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前沿阵地,拥有支持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创新的体制机制、丰富的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更多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形成产业创新先发优势。
会议聚焦合成生物学这一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深入探讨AI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发展路径与产业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加速AI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整合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各环节的要素精准对接,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张先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所长魏东芝,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会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袁其朋,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大伟,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建忠,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陶勇,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小舟,途深智合联合创始人兼COO于亚澎,信安诺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衍周等十余位权威学者与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
圆桌对话环节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寅主持,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大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会锋,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罗巍,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波等嘉宾围绕“AI+合成生物学:从分子设计到产业落地的关键突破”展开思维碰撞,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会议同期,松江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详细推介了松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与扶持政策。依托产业基础、政策支持、资本集聚和产业链优势,松江现已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近3000家,基本覆盖全产业链,合成生物领域集聚了复宏汉霖、新开源等头部企业,以及信安诺医药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持证企业数量位列全市第二,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
本次会议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汇聚了AI赋能合成生物学领域高端智慧,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也为学界与产业界搭建了深度对话平台,推动前沿科技领域的要素对接与协同创新。G60联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搭建更多专业化、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效转化。同时,聚焦合成生物学产业关键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助力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产业集群,为全国乃至全球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G60方案”。